李俊民
锦堂四景图春水满四泽锦堂,华丽的厅堂。四景,指庭院中四季的景色,这里特指春季的景色。 译文:华丽的厅堂里,有四幅描绘春天景色的画面,画中有碧绿的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 注释:锦堂四景,指华丽的厅堂里,有四幅描绘春季景色的画面,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山水、花卉、鸟兽和人物等自然景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华丽厅堂里的春天景色画卷,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描绘碧水、柳树、花卉
【注释】: 1. 锦堂:指华丽的殿堂。四景:四面的景色。 2. 清光一片如洗:指月亮清澈明亮。 3.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 4. 西去:向东行去,即往东走。 5. 耐秋:忍受秋天的冷气和霜露。 6. 广寒:指天上的月宫,也泛指月亮。 7. 玉斧:指传说中的神工巧匠,用来砍伐树木。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锦堂上看到庭院四周的景色,联想到天上的月亮。诗中通过“春水满四泽
注释: 北窗高卧图:在北窗下安息。高卧:高枕无忧,指悠闲自得的生活。北窗:北边的窗户,古人常把读书、写作的地点设在北窗外,以示清静幽雅,远离尘嚣。 问字不得兀兀:询问问题不得心无旁骛,形容心神不宁。兀兀:心神不宁的样子。 借书不得陶陶:借阅书籍也不得心无旁骛,形容心情不能平静安定。陶陶:形容心情愉快、舒畅的样子。 谁遣人来送酒,枕边正读离骚:是谁派遣别人送来了美酒
【注释】 锦堂:指华丽的殿堂。四景:指四季景色。淼淼:水波浩瀚的样子。舒如罗带:形容水波浩渺,宛如罗带般舒展。鳞鳞:鱼的鳞片。皱似縠纹:形容水面上波纹像縠纹一样曲折。卧龙: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人称“卧龙”。须臾:顷刻间,一会儿。变化:变化成风云等气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锦堂四景来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前两句是写春日的锦堂四景,用“四泽”来形容湖海广阔
老杜醉归图 寻常行处酒债,每日江头醉归。薄暮斜风细雨,长安一片花飞。 百钱街头酒价,蹇驴醉里风光。莫傍郑公门去,恐犹恨在登床。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寻常行处酒债,每日江头醉归 - “寻常行处”意味着日常的常去之地,“江头”则特指江河之边,这里暗示诗人每天往返于生活和工作的必经之路。 - “醉归”表达了一种随性的归家方式,反映出诗人在工作或社交活动中可能因饮酒而晚归的生活状态。 -
``` 史遂良酒债 都因焚券家贫,亲与当炉人卖。 问得街头酒价,索取江头酒债。 酒诰一篇既出,离骚亦可不作。 愧我家无阿堵,笑他人饮狂药。 释义: 史遂良酒债 因为家里欠了很多债,所以不得不把家里的财产典当出去换钱。 我打听了街头的酒价之后,就向江头的酒家要回了欠债。 自从《尚书·酒诰》这篇政令被颁布以后,我也不再写那些关于饮酒的诗歌了。 我感叹自己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而别人却可以随意挥霍
史遂良酒债 涤器不辞亲酌,过门无柰客恶。未尝解下金龟,必能画得黄鹤。 注释:李俊民的《史遂良酒债》描绘了一位酒友的豪爽与风趣。诗中通过“涤器不辞亲酌”展现了他乐于助人的本性,即使面对客人的挑剔也毫不在意;“过门无柰客恶”则体现了他对客人的宽容和理解。而“未尝解下金龟”则表达了他的谦逊和不炫耀的态度,尽管家中富有却从不炫耀财富。最后两句“必能画得黄鹤”则是对这位酒友们的赞美,他们不仅能够喝得痛快
戏谑与咏叹 结柳未送穷车,弊衣先入歌院。 “结柳”,意指用柳条编成的车辆,象征着驱除穷困的开始。然而在这首诗中,这辆载着“糗舆粻”即粮食和食物的车,尚未启程,便已“穷去”。这暗示了诗人对穷困终将离去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弊衣先入歌院”,则是描绘了一个身着破旧衣服的人,首先进入了歌舞升平的场所。此处的破衣,既是贫困的象征,也似乎预示着诗人自身即将面临的困境或挑战。
注释:灵照女留下了一道难以解决的疑问,有谁能够像庞家那样?她没有使用提蓝手段,怎么能点破丹霞呢? 赏析:这是一首以咏物抒怀为题材的七言绝句。诗中以灵照女留下“一重公案”为线索,借物抒情。首句“灵照女”,点名所咏之物;第二句“留下一重公案”,点明咏物题意,即留下一个难以解决的疑案;第三句“有谁能够像庞家那样?”,是说谁能解开这个谜底呢;末句“若为点破丹霞”,是说只有借助于“提蓝手段”
【注释】 雪谷早行图:这是一幅雪中赶路的画,表现了旅途之苦。 积素茫茫缟夜,流光耿耿扬辉:积雪白茫茫一片,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流光四溢,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 行人抵死贪路,何处家山未归:行人不畏艰辛,为了赶回家乡,不惜冒险前行;但家乡在哪里呢?何时才能回到亲人身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中赶路的图画,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出行人在艰苦的旅途中的艰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