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plain 侄谦甫任长安回 其一 归去连昌忆旧游,长安回望使人愁。 只夸杨氏锦绣谷,曾上李家花萼楼。 注释: 1. 归去连昌忆旧游:回到连昌(今属甘肃省)回忆过去的游历。 2. 长安回望使人愁:回头看着长安(今西安),心中充满了忧愁。 3. 只夸杨氏锦绣谷:只是在赞美杨氏家族的锦绣谷。 4. 曾上李家花萼楼:曾经登上过李家的花萼楼。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注释】 老杜醉归图:指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骑驴:指杜甫在长安时,骑马游赏名园,然后乘驴回家,以诗寄情。 泥:指泥土。 闲:闲适。 何之:去哪里。 慇勤:《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断蓬踪迹寄天涯,老去情钟恋物华。 释义: 比喻诗人像断了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其足迹遍布天涯海角。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越发对美好事物产生深厚的情感。 2. 回首锦江春寂寞,一杯愁里赋梨花。 释义: 诗人回忆起在锦江畔春天的景色感到孤单寂寞,在忧愁之中吟咏梨花寄托哀思。 译文 断蓬随风漂泊至天涯,岁月流转我渐感世事变迁,心中常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注释】汲泉:汲,从井里打水;泉,泉水;汲泉,打水之意。 【赏析】此诗描写一个内人汲水,欲使银瓶中水长流,再教红叶到人闲的情景。 “非关古井不波澜”,汲水的源泉不是古井就不波澜,比喻汲水的泉源来自何处。 “祗恨银瓶一掬悭”,银瓶只有一掬水,吝啬得很,形容汲水的泉源少。 “欲助长流御沟水,再教红叶到人闲”,想将水引到御沟中,让红叶飘到人的身边。 “长流”和“再教”两词是全诗的关键。“长流”即永流
注释:耳边不断传来杜鹃的叫声,马头山的颜色翠绿相迎。一杯酒没有喝完就依依不舍地留连着客人,送客风吹来就正好出发。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末句写情。全诗以“送”为线索,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雪庵二梅图 金末元初李俊民创作七言绝句赏析 1. 诗歌原文 老对风光百不堪,画图彷佛见江南。 为君试草花闲赋,未必心肠似雪庵。 2. 诗句解析 - 第一句“老对风光百不堪”: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色时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疲惫和无力感,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但内心却感到疲惫的心境。 - 第二句“画图彷佛见江南”:通过绘画的形式,诗人似乎能够捕捉到江南地区的风景特色,这种画面仿佛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注释: 绛帕蒙头:古代的一种装束,以绛色帛巾裹住头。读道书:诵读道教经典。孙郎:指东晋时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名叫王献之(小字阿斗)。他自幼聪明过人,十岁能写《乐毅论》,十二岁能写《黄庭经》,十三岁时又写起书法来。《法书要录》记载:“子敬书初不学卫夫人,直接李北海。后得卫夫人一笔,遂变其俗。”后来,王献之拜会大书法家庾亮,庾亮问他写字用何纸,王献之随手取笔在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上挥毫书写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光祖所作的《斗室天寒对酪奴,竹闲雪鼎与风炉。书生事业真堪笑,却谓粗人此景无。》,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斗室天寒对酪奴,竹闲雪鼎与风炉。 - "斗室"指的是狭小的房间,"天寒"形容外面的天气很冷。 - "对酪奴"是对侍奉的人,可能是一个仆人。 - "竹闲"表示竹子在室内,"雪鼎"指的是用来煮茶的铜鼎,因为茶水像雪一样白。 - "风炉"是指用风来加热的炉火
雪后送宝泉之碧落 洒面轻风不觉寒 : 雪花飘落在脸上,不感觉到寒冷。 天花散落满人间 : 雪花像天上的花一样,纷纷洒落,覆盖整个人间。 慇勤行脚休辞远 : 勤奋的行者,不必因为路途遥远而推辞。 出得城门是雪山 : 出了城门,眼前就是连绵不断的雪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美丽画面。诗中“洒面轻风不觉寒”和“天花散落满人间”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把雪的美丽与纯洁表现出来
注释:忽然听到一声雷鸣,仿佛在平地中炸响,骄阳的气焰欲要回转。 如何才能得到一场及时雨,临清台是望云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惊雷作引子,烘托出烈日炙热、蒸腾升腾的景象,接着又以安得一霶𩃱(一种细密而透明的雨),使临清台上之人得以享受片刻清凉之意,表达了自己渴望清凉、期盼下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