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山行 风声、鸟鸣,在树林间回荡,涧水、泉声相互交织;走了廿里山路,却没遇见仙人。 知道有人在林中居住,看到竹梢上飘动着中午的炊烟。 注释: 1. 山行:指诗人在山间行走。 2. 涧(jiàn)鸣泉:泉水在山涧中流动发出声音。 3. 未遇仙:没有遇到仙人。 4. 知有人家住林内:知道有人家住在山林里面。 5. 竹梢浮动午炊烟:看到竹子的顶端飘动着中午的炊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间行走的诗
【注释】 上留田:即《留田行》,汉代民歌。 同气:兄弟,同出一母。 舜封象:相传舜帝将有才德的哥哥丹朱封为诸侯,而把弟弟商均封到南方边境。 长兄:兄长。 幼弟:年幼的弟弟。 亲死(sǐ):指兄长去世。 兄饱弟恒饥:意思是说兄长丰衣足食,而弟弟却经常挨饿。 温:暖。 不仁:不仁爱。 涕: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统治者残酷压迫人民,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诗
``` 来无路,出无门。 河风黑,河水奔,谁其障之走昆仑。 注释:来到这个地方却没有路可走,走出去又没有门户可寻。河上的风是黑色的,河水在奔跑,是谁在这里设置障碍让昆仑山难以行走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出路和入口,感到迷茫和困惑。诗中的“河风黑,河水奔”形象地表达了环境的恶劣和困境的严重。最后一句“谁其障之走昆仑”表达了对阻碍前行者的质疑和不满
沙多垢,乃有金。 木多棘,乃有阴。 离其骨,月尔何心。 注释如下: - 短谣三首·其三:指《漫咏三首·其三》。 - 来无路,出无门:意思是来去无门。 - 河风黑,河水奔:描绘春天来临时的景象。 - 谁其障之走昆崙:谁能阻挡它走向昆仑山。 - 上留田:不详,可能是地名或人名。 - 燕儿尚能成双成对:比喻情侣不能相见。 - 画梁筑巢:比喻女子与丈夫两地相思。 - 纵笔三首·其三:不详
``` 云不敛色,雨不知时。 维鸠有妇雉逐之,逐之不去雉何为。 注释:云彩无法收敛其色彩,雨水无法知晓时间。一只鸠鸟有妻子,但野鸡却追逐她,然而它追逐着却不离去,这是为什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云彩的变幻莫测和雨水的无休无止,同时也表达了对鸠鸟妻子被野鸡追逐而不离去的疑惑和不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深深感慨
采莲曲四首其三 采莲盈把归,画舫轻风送。不唱齐桡歌,恐散鸳鸯梦。赏析 在《采莲曲》的第四首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中写道:“采莲盈把归,画舫轻风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采莲女子满载而归的情景,还通过“画舫”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采莲活动的轻松与愉悦。同时,“不唱齐桡歌,恐散鸳鸯梦”更是点明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方式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方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熟悉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情感以及运用的手法特点。本诗为唐代诗人李益的《采莲曲四首(其二)》。全诗以“莫”字起句,直陈其事:“采莲莫采叶,中有露如泪;采藕莫采藕,中有相思意。”诗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诗人在写景时巧妙地把景物人格化,使自然景物充满了人的感情色彩。诗人通过描写荷叶上的露珠,比喻自己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君如水上莲,亭亭妾所羡。 妾心白于藕,泥中人莫见。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水中莲花的羡慕之情,她希望自己像莲花一样纯洁无瑕。 - “亭亭”形容女子身姿优雅,如同亭亭玉立的莲花。 - “妾心白于藕”比喻女子内心纯净无暇,就像藕的中心是白色的。 - “泥中人莫见”意味着世俗之人无法看到女子内心的纯洁美好。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女子对于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向往
``` 采莲莫采叶,留盖鸳鸯戏。 如何妾夜来,独卧鸳鸯被。 诗句释义 1. 采莲莫采叶,留盖鸳鸯戏。 - 采莲莫采叶:这里指的是在采莲时不要采集莲叶,因为莲叶是制作荷叶衣的原材料,象征着一种轻盈和美丽。 - 留盖鸳鸯戏:这里的“留盖”意味着保护或保存,而“鸳鸯戏”则是指鸳鸯在水中嬉戏的情景。整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好景象的珍视。 2. 如何妾夜来,独卧鸳鸯被。 - 如何妾夜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战城南》的一部分,全诗共有八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以及关键词注释: 1. 战城南,备城北。(在城南和城北都进行战斗) 注释:在南方(指城南)和北方(指城北)都进行了战斗。 2. 草木厉风声,关河连雪色。(草木因为战斗而变得紧张,关河(边境地区)被大雪覆盖) 注释:草木因紧张的战斗气氛而变得更加茂盛,边关河流也被积雪覆盖。 3. 结发死绥,矢言灭贼。(誓与敌人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