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
【注释】 幂:覆盖。 长桥、渔灯:泛指桥梁和渔船上的灯火。 酤(gǔ):买。这里指买酒。 麸炭(fūcǎn):用麦麸子烧成的粗炭,多用来做饭或取暖。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在九日登高时所作,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诗。全诗以寒烟、暗长桥、几点渔灯、新酿美酒等为意象,生动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首句“寒烟幂历暗长桥”中的关键词“寒烟”
注释: 呼妇鸠声水一涯,鱼噞犹恐尚风霾。 痴儿不识波涛险,笑指船如水靸鞋。 译文: 呼妇鸟的叫声在江边回响,鱼儿在水里游动,却还担心会有风和雨。 痴儿不懂水的深浅,看着船像水鞋一样,笑着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诗中通过对呼妇鸟叫声、鱼的动作以及痴儿对船的看法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呼妇”、“鱼”等关键词
寄李啸村四首 飘零身世同秋雁,寂莫郊坰狎野宾。 浪说吴刚能斫桂,无由得见月中人。 注释与赏析 - 飘零身世同秋雁:描述了诗人自己如同秋天的大雁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体现了他孤独的生活状态和对命运的无奈。 - 寂莫郊坰狎野宾:表达了诗人对郊外荒凉景象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环境的适应和接纳,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 - 浪说吴刚能斫桂:通过提及吴刚和桂树的神话传说
以下是对《寄怀章裕宗二首》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第一首: - 诗句原文: ``香散荃无梦觉迟,灯花影缀玉虫移。 分明携手秦淮岸,共唱方回肠断词。 `` - 译文: "香气消散在荃中,我醒来时感觉有些迟,灯花的影子像玉虫一样摇曳。"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夜晚的氛围和诗人的困顿感。次句通过“灯花”和“玉虫”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
寄李啸村四首 修竹千竿酒百樽,华林江左旧名园。 共君相约年年醉,世上升沉安足论。 注释版译文: 竹子高耸如云,酒坛满溢芳香。 我们约定每年相聚,共饮美酒畅谈人生。 世事纷扰起伏不定,但有你在我心安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情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人以修竹、酒坛等意象,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诗中“共君相约年年醉”一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世事纷扰
【注释】 《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此诗首二句写秋景,次二句写登高怀远,后两句写登高望远之所见。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富有情致。 青然:指作者同父异母的兄长王之涣。 縠(hú):绉纹。 【赏析】 王之涣,字季凌,是盛唐著名的边塞画家兼诗人。《九日登高》是其七绝名作之一。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同父异母哥哥王之涣一起登山观景,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行。 第一联“尽日凭阑有所思”意思是说
【注释】 柳烟花雨:指柳絮和落花飘散的烟雨。 记春初:记下春天初到的情景。 梦断江南:指在江南做官被罢免归乡(作者曾官江陵少尹,故称江南)。 东篱黄菊:东篱,指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东篱。 寄数行书:指给老朋友写几封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归隐后寄怀章裕宗之作。开头两句写景,柳花、飞絮、细雨、春风,渲染出一幅暮春景色;接着两句点明题意
【注释】 邺侯:指李翱。风骨:指李翱的品格气节,即刚正不屈的人格。谪仙:李白曾自称是天上的仙人。白下:金陵城,在今江苏南京市。空台:指白下门附近的凤凰山(今南京狮子山)。咏凤凰:指《凤凰游曲》。茱萸:一种香草,可以制为药,有辟恶气的作用。蓬饵:用蓬草做成的饼,可以充饥。菊英:菊花的花蕾。九霞觞:古代的一种酒器,形制如九层云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李啸村的四首诗中的第一首
【解析】 1. “见”通“现”,出现,显露。 2.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作者所处的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 3.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翠竹、白鹦鹉为题,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怀。 4.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由景到情,自然过渡。首句中的“见”字,表明这是一幅图画。“架上白鹦鹉”
【注】淮南:指安徽的寿县,是春秋时期著名隐士陶渊明、谢安等人隐居的地方。 带雨征鸿过晚天,怀人中酒夜无眠。 小山丛桂今安在?欲赋淮南招隐篇。 注释: “带雨”:带着雨水。 “过晚天”:飞过了傍晚的天空。 “怀人”:怀念的人。 “中酒”:因饮酒过度。 “小山丛桂”:小山上丛生的桂树,这里比喻隐士。 “赋淮南招隐篇”:作淮南郡的隐者招隐诗。淮南郡在今安徽寿县,这里是作者的家乡。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