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茂
【注解】: 紫薇花:一种紫色的花。 【诗词原文】: 灯下对紫薇, 高卧空山百感生。 一番风雨倍伤情, 孤灯寂寂谁相问? 只有薇花照眼明。 【注释】: 1. 紫薇:一种紫色的花卉。 2. 高卧:指隐居或隐居的生活状态。 3. 百感生:各种感受涌现。 4. 薇花:指紫薇。 5. 倍伤情:更加感到伤感。 6. 孤灯寂寂:形容寂静无声的环境。 7. 相问:互相询问。 8. 只:仅仅。 9.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家庭夜静霜月高,孤城系析哀鸿号。” - 家庭(指作者的家)在夜里寂静无声,月光如霜。 - 孤城(作者所在地)传来哀鸿(悲伤的鸟鸣),声音如同号角。 2. “长歌凄断白石裂,北风卷褐如锥刀。” - 作者长歌(即吟咏)声中带着凄凉之情,仿佛能将白石撕裂。 - 强烈的北风使得褐色的衣物变得薄弱,就像被尖锐的刀割。 3. “我生濩落困蓬荜,饭牛蹑屩宁辞劳。” -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生活在北宋时期。诗中的“昌仲叔”,即苏轼的好友李常(字昌仲)。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觑破浮名不可凭":意思是要看清世间名利都是虚无缥缈的,不可依赖。 2. "眼前何事足垂膺":眼前的事有什么值得放在心上的呢? 3. "兴来欲借瓢为斝":兴致来了就想用一个瓢当作酒杯喝酒。"斝"是一种古代的酒器。 4. "老去无烦枝倩藤"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次叔父思亭原韵 每从月朔涉芳园,雨露凄其对此轩。 鸟绕深枝啼不定,梦依修竹泪偏翻。 居遥曾莫馀三里,音隔那当是九原。 共被贻谋犹未振,门庭偏愧雀罗喧。 注释: 每从月朔涉芳园:每月初一或十五时,我都会来到这个美丽的花园。 雨露凄凉此轩:雨水和露水使得这个地方显得格外凄凉。 鸟绕深枝啼不定:鸟儿在深树枝头盘旋,不停地叫着,声音听起来很不稳定。 梦依修竹泪偏翻
注释: -四壁新题信穆如:墙壁上新题的字迹庄重而肃穆,仿佛穆然。 -凭高俯仰适鸢鱼:凭高远望时,可以俯视飞翔的鸟儿和游动的鱼儿。 -荷风暗递香生室:荷叶上的风悄悄地送来阵阵香气,让室内也充满了香气。 -梧月光临水浸居:梧桐树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使得居住的地方也沐浴在月光之下。 -曲曲回栏工点缀:曲折的栏杆经过精心布置,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加美丽。 -沈沈迂径且潇疏:幽深曲折的小径显得宁静而疏离
【注释】承沈禹图别驾招饮:承继沈禹图的别驾之职,邀请他一起饮酒。凭虚阁:在山上建筑的小亭。即席次韵:当场作诗以应和酒令。石城头:指石城山。快题:快速题写。白雪:指《古诗十九首》中的《白头吟》。朱颜:指年轻时候的容颜。《汉书·高帝纪上》:“吾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果如此。”去留:指生死离别。屐齿:指穿木屐时磨掉的齿。缑:通“钩”,指长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月楼十六夜看月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以及在中秋夜晚的孤独感。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1. 此夜清光好,中秋昨已过。 - 这句的意思是“这个晚上月光很明亮”。中秋节通常指的是阴历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这里的“此夜”指的是作者所在之晚。 2. 阴晴疑未卜,圆缺问如何? - “阴晴”指月亮的阴暗面和明亮的面,而“疑未卜”意味着作者不确定未来的天气情况
家庭夜静霜月高,孤城系析哀鸿号。 长歌凄断白石裂,北风卷褐如锥刀。 我生濩落困蓬荜,饭牛蹑屩宁辞劳。 眼中年少尽得意,尘埃龌龊非吾曹。 鸣呼人生各有适,山林何处无由巢
高卧空山百感生,一番风雨倍伤情。 孤灯寂寂谁相问,只有薇花照眼明。
觑破浮名不可凭,眼前何事足垂膺。 兴来欲寄瓢为斝,老去无烦枝倩藤。 盈几诗书堪尚友,偶群虚浪岂良朋。 悠然独对闲中趣,日隐蓬窗懒逐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