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贞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王孟端山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乔木霭春霁,野水浸平沙。 - 乔木(高大的树木):春天晴朗后,天空中的云朵开始散去,阳光照耀下的景色显得更加明亮。 - 霭(ài):这里指云雾,春霁(春雨后的晴天),意味着天气转晴,光线明媚。 - 野水(郊外的河流):指的是城外或乡村附近的溪流、小河等。 - 浸(jìn):水流漫过,流经的意思。 山脊浮云合,岩腰细路斜
【注释】 ①赵仲穆:唐代画家。②房星:《易·系辞》说“房者,心也;星者,体也;心星皆出,则其人必贤”。③墨池:指砚台,砚台盛水叫墨池。④蒲梢:芦苇茎。⑤开元:指唐玄宗开元年号(713—741),张太仆:即张旭,唐朝著名书法家、画家,善草书,喜饮酒,常于酒酣兴发之际挥毫泼墨,以草书名闻天下,世称“张颠”。⑥骑过午门东:指唐玄宗在皇宫中骑马经过午门时,张旭曾在一旁观赏,后两人成为知己。 【赏析】
注释: 栖神山,即栖霞山。玄元馆,道教的三清殿前供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的神殿,位于栖霞寺内。华表,古代宫殿、陵墓门前用以象征帝王威仪和尊严的柱形雕刻物,上面常有仙人、龙凤或狮子等浮雕。鹤未归,意思是仙鹤没有回来,暗指诗人自己没有回到故乡。寂寂小亭人不见,寂静的小亭子里没有人影。夕阳云影共依依,夕阳下的云彩和亭中的人影相互映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倪云林画作的诗
乔木霭春霁,野水浸平沙。 山脊浮云合,岩腰细路斜。 携琴向江寺,沽酒到渔家。 归去幽居晚,山童扫落花。
俞贞木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 俞贞木,初名俞桢,后改称字为贞木,号立庐,出生于元朝末年的苏州府吴县,即今天的江苏苏州。他的一生经历了元至明的转变,在元朝末期避乱不仕,明朝初年则历任广东乐昌知县和江西都昌知县。然而,由于家族内部的问题,他被迫归隐并从事教学,晚年还曾因诬告被捕。 俞贞木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书法艺术尤其值得一提,尤善小楷,对书法有着极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