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霭春霁,野水浸平沙。
山脊浮云合,岩腰细路斜。
携琴向江寺,沽酒到渔家。
归去幽居晚,山童扫落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王孟端山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乔木霭春霁,野水浸平沙。

  • 乔木(高大的树木):春天晴朗后,天空中的云朵开始散去,阳光照耀下的景色显得更加明亮。
  • 霭(ài):这里指云雾,春霁(春雨后的晴天),意味着天气转晴,光线明媚。
  • 野水(郊外的河流):指的是城外或乡村附近的溪流、小河等。
  • 浸(jìn):水流漫过,流经的意思。

山脊浮云合,岩腰细路斜。

  • 山脊(山峰的脊梁):山脉的最高处,通常指山脉的顶部或者山的最高部分。
  • 浮云(fúyún):飘浮在空中的云彩,形容云层在山脊上聚集。
  • 合: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 岩腰(yányāo):岩石的腰部,通常指山的下部或者山体中间的部分。
  • 细路斜(xìlùxié):指小路弯弯曲曲,斜向一侧延伸。

携琴向江寺,沽酒到渔家。

  • 携琴(xiéqín):带着琴去江边寺庙。
  • 江寺:江边的寺庙,泛指江边风景优美的地方。
  • 沽酒(gūjiǔ):买酒,泛指去市场购买酒水。
  • 钓家:以钓鱼为生的人家,这里指渔民家庭。

归去幽居晚,山童扫落花。

  • 幽居(yōujū):隐居的地方,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 山童(shāntóng):山中的孩子,这里的“童”可能是“童仆”的误写。
  • 扫落花:清扫掉落在地面上的花瓣,这里可能是指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顺便清理道路两旁的落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诗人在诗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从春日的晴朗到野水的流动,再到山间的细路斜行,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自然画卷。

诗中的“携琴向江寺”与“沽酒到渔家”两句,分别表现了诗人与自然景观的亲近以及与普通人的交往。这种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面,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具有生活气息。

诗人以“山童扫落花”结束全诗,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以及那份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