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绮
注释: 胜地留有佛的遗迹,古塔横卧在招提寺里。 人们乞求佛容(佛的面容),僧人强迫客人为寺院题名。 竹笕飞出寒溜,松窗坐着晚晴。 沧洲我不愿离开,卧着对着秋天清冷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法相寺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联“胜地留遗蜕,招提古木横。”意思是说,这座圣地留有佛祖的遗迹,招提寺内古木参天。这里用“遗蜕”来形容佛祖的遗迹
【注释】 “憩虎跑寺”:游息、休息虎跑寺。 “一径”:指一条小路。 “古藤当道傍”:古藤长在路旁。 “山霭翠”:山雾笼罩,一片苍翠。 “泉带岳云香”:泉水带着山间云雾的香气。 “花药虚堂静”:花药斋(僧人住的简陋斋堂)十分安静。花药斋是僧人的住所。 “茶瓜午梦凉”:中午喝茶吃瓜,做了个好梦。 “坡仙”:苏轼之别称,苏轼曾隐居杭州。 “遗句”:指苏轼诗篇。 【赏析】
【释义】 危楼高临废圃,依然保留着过去的痕迹。官舍全被他人占用,只有前人在那里著书立说。窗分山色映入,帷幔卷起舒云。鲁国的英灵在,凭栏或能启发我。 【赏析】 这是登临危楼的抒情之作。首联写楼台凌虚而建,高耸于荒废的园林;颔联写楼上是客居之所,楼下却是主人所居。颈联写从楼上眺望,远处山川景色尽收眼底;末联写站在楼上凭栏远眺,似乎可以感受到鲁国贤人的智慧和精神
【注释】 鹤洲草堂:作者在杭州时,曾在鹤洲建草堂,名“鹤洲草堂”。季默(1057-1134):苏轼的外甥,字坦夫。放棹:放船。停桡:停下摇桨。荷:荷叶。槛:栏杆。竹密:竹子茂密。翠:深绿。石能瘦:指石头因水而显得消瘦。无溪不占幽:没有一条溪流不是被竹林掩映的幽静之处。淹留:停留。 赏析: 《和季默、坦夫游鹤洲》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与外甥季默
诗句释义: 1. “老桧何年尽,荒祠此尚存。” - 描述的是一棵古老的柏树已不复存在,但一个荒废的祠堂仍然存在。 2. “名成三字狱,家破两朝恩。” - 指岳飞的名字成为了“莫须有”的罪名(三字狱),家庭因此遭受了两次朝代的不公待遇(两朝恩)。 3. “俎豆秋携奠,旌旗夜返魂。” - 描述了在秋日祭奠时,人们带着祭祀用的器具和食物;而在夜晚,士兵们归来,仿佛带回了灵魂。 4. “谁知千古事
【注释】 水部诗应好,东山许客俱:水部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东山,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是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隐居的地方。这里是用季札比自己。“水部”句说王勃的诗很好,像东晋名士谢安一样,有高才大略,所以王勃在长安时,谢安曾招他为客。“东山”句说与王勃一样,自己是东山再起的隐士。 一园开两径,孤阁见重湖:园中有两个小路相通的小花园,一座孤高的楼阁俯瞰着宽阔的湖泊。 着处安棋局
孺山拜徐孺子祠同澹心辰六 徐孺子何年隐,荒祠此地留。 野人忘姓氏,残碣纪春秋。 天净孤鸿急,山深万木稠。 却怜题榜误,无复旧南州。 注释与赏析 1. 孺子何年隐,荒祠此地留 孺子何年隐:徐孺子何时隐居此地? 荒祠此地留:这个古祠堂因岁月而显得荒凉,但它依然留在这里。 2. 野人忘姓氏,残碣纪春秋 野人忘姓氏:一个普通的野人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专注于这里的历史。 残碣纪春秋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景,后五句抒情。全诗意境清新,笔调平淡自然,语言明白晓畅,读来有如清风拂面之感。诗人对旧游之地充满思念之情。首联“过鸳鸯湖”点题,以时间的推移引出自己的游踪。颔联写时间流逝,人事变迁。颈联写环境之荒凉。尾联写自己无法找到旧游之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注释】 胜日寻佳地,横山路不分。竹连高下岭,松住往来云。木老秋将脱,钟寒午一闻。清言真未厌,倾倒为诸君。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诗。诗人以“过横山”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点出“胜日”,即美好的时光,说明诗人是在好天气里来游赏的。二、三两句是写横山景色,用一“分”字把山路写得如在眼前,形象生动。“竹连高下岭”,“松住往来云”,都是用“竹”和“松”来衬托“横山”的美
半月泉 清流堪濯俗,半窦欲成池。 信是无穷处,常于未足时。 雪痕翻蟹眼,天影泻蛾眉。 同地看双派,形全已致亏。 注释: - 清流堪濯俗:清澈的流水可以洗涤世俗的污垢。 - 半窦欲成池:半山腰的地方,仿佛要形成一个池子。 - 信是无穷处:的确像是一个无尽的地方。 - 常于未足时:往往在不足的时候。 - 雪痕翻蟹眼:雪花落下的痕迹好像螃蟹的眼睛。 - 天影泻蛾眉:天空的影子好像蛾的眉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