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
注释: 碧洞青萝不畏深,意思是说青苔翠蔓生长在深深的山涧之中,却毫不畏惧。 免将饥渴累禅心。意思是说这碧绿的山涧可以免去僧人的饥饿和口渴。 若期野客来相访,意思是说期待着有外来的客人前来探望自己。 一室无烟何处寻,意思是说在没有烟雾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的住处。 赏析: 这首诗是写山中生活的苦与乐。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喜爱;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
注释:佳人(美丽的女子)坐在妆台前,看到镜中的容颜,和昨天相比有些不同。良人(丈夫)在夜晚外出住宿,减少了桃花的一半红艳。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镜前看到自己的容颜有所改变,她感到有些不习惯。而她的丈夫则因为外出住宿,使得桃花的颜色有所减少,变得不那么鲜艳了。这首诗表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诗名《桃源词二首》,施肩吾。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 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2. 关键词注释: - 夭夭花里:此处“夭夭”形容花朵繁盛而生机勃勃,“花里”暗示了桃花等美丽植物。 - 千家:指很多家庭或人家。 - 隐暴秦:隐藏于暴政之下的秦(即秦朝)。 - 归去:离开原地。 - 无旧识:没有旧相识的人。 - 子孙今亦是他人
【注释】 栖禅(qī zhēn):隐居。禅:禅宗。 飞作:飘落下来,化作。琉璃池:用琉璃装饰的水池。 谷鸟:山谷中飞翔的鸟儿。啼猿:山间长啸的猿猴。叫:声音。 定中人:佛教语,指心不散乱的人,即定心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禅僧院中观花时有感而发。诗中描写了花开后随风飘落在池面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我们来分析第一句“青溪道士紫霞巾,洞里仙家旧是邻。”: - “青溪”在这里指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而“道士”则是在此修行的人。 - 描述他的服饰时使用了“紫霞”,这是一种形容颜色鲜艳、美丽如霞的词语,这里可能指其穿着的颜色为紫色,象征着道教的尊贵和神秘。 - “巾”则是一种头饰,常用于道教人士,表明其身份。 - “洞里仙家”则直接点明了他居住的地方是山洞中的神仙居所,强调了其与神仙的亲近关系
注释:秋天的忧愁如同酒一样难以消减,新近白发让人更加愁烦。主考官如果允许我在诗中题名,那么我会在笔尖下描绘出一座跨越大海的桥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深深的感慨和忧虑。首句“肠结愁根酒不消”,形象地描绘了秋日里人们心中的愁绪如同无法消解的酒,让人难以平静。次句“新惊白发长愁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第三句“主司傥许题名姓”,表达了诗人对主考官的期待
【解析】 (1)此诗写一个女子的容貌。第一句“漆点双眸鬓绕蝉”,是说这位美人的眼睛像涂上漆一样黑亮,鬓发好像蝉翼那样洁白。第二句“长留白雪占胸前”,是说她的白净的面庞一直占据在她胸前。第三句“爱将红袖遮娇笑”,是说她常常把红色的衣袖遮住自己的娇美微笑。第四句“往往偷开水上莲”,是说有时偷偷地向水中莲花投掷石块,使水花溅起,好像是在向水中的荷花投去爱情的箭矢。 (2)这首诗写的是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斜月胧胧照半床,茕茕孤妾懒收妆。” - 斜月:形容月亮倾斜地照射在房间的一角。 - 胧胧:朦胧,不清楚的样子。 - 照半床:光线照亮了床的一半区域。 - 茕茕孤妾:形容孤独无依的女子。 - 懒收妆:指女子因感到孤单或心事重重而无心整理妆容。 - 注释与赏析:此句描绘了一个晚上的场景,月光斜照在女子的床上,她由于心情不佳而无心收拾自己的妆容
赠王屋刘道士 小有洞中长住客,大罗天下后来仙。 出门即是寻常处,未可还它跨鹤鞭。 注释:小有洞是道教名山之一,位于今河南省栾川县西南,是太和宫的后门。长住客是指常住于小有洞中的道士。大罗天下后来仙是说刘道士将来会成为仙人,因为“大罗天”是道教神话中的最高的天界。出门即是寻常处,未可还它跨鹤鞭是说刘道士虽然已经修行成仙了,但他仍然需要回归凡间生活,所以不能轻易离开
春日题罗处士山舍 【注释】乱叠:指山峰参差错落,层层叠叠;翠微:青翠的微光。高人:指隐士;自忘机:自己忘却尘世杂念;春风若扫阶前地,便是山花带锦飞:如果春风把台阶前的地面打扫干净,那么山上的花就会像锦绣一样绚烂。 赏析:诗中描写了春天时罗处士山舍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