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
【赏析】 《幽居乐·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联抒情,表现了诗人超尘脱俗的闲适情怀,以及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全诗意境优美,韵味深长。 “万籁”句:形容四周万籁无声,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无妨”句:意思是说即使周围环境静悄悄,自己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数茎”句:竹是诗人所爱;数茎竹子就是一丛竹子的意思,这里指作者所住之处有几丛竹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在理解诗歌的词句时,要把握其意思及所处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词句的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的运用等。 此诗首句“世事知难了”是全诗的总纲,诗人通过观花后游慈恩寺的过程
【注释】 惜花:怜惜花朵,因落尽红艳而惋惜。 万株红:万朵红花。 无人解系风:没有人能解开系住花儿的风。 今朝芳径里:今天的小路上。 惆怅锦机空:怅恨织布机空空的。 【赏析】 《惜花》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花之落尽,无人解系,后两句写空织机杼,徒然惆怅。全诗以“惜”字为线索,从“落尽红”到“空织机”,从“无人解”到“惆怅锦”,层层深入,曲折有致,表现了诗人在春光易逝、韶华难留中的无限感慨。
乞巧词 乞求聪明女子的技艺,抬头仰望繁星点点。 手牵手并肩共度七夕节,绣着双双美丽的罗绮。 不嫌针孔小如豆,只因月色明亮多。 注释:乞求(向别人求助),望星河(看天上的银河,传说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时会在这渡过银河),并绮罗(并排穿着漂亮的丝织品,指夫妻或情侣),只道(只说、以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七夕节夜晚,一对恋人在明亮的月光下相互对望的情景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天台的友人时写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美好祝愿。 诗句翻译: 1. 师今欲向天台去,来说天台意最真。 - 老师现在要去天台,他说天台的事情最为真实。 2. 溪过石桥为险处,路逢毛褐是真人。 - 溪水绕过石桥,那里是最危险的地方;路上遇见了穿着朴素衣服的人,他就是真正的真人。 3. 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 - 在云端上望着远处的钟声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自己的诗,作者自比为贫女,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苦。 首联“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是说自己身处朝廷,却如在深宫之中一样孤独无助。“九重”,指皇帝居住的皇宫。“无亲识”,即无人亲近、了解。“八百人中”是形容众多士子当中只有他一个姓施。“施”,这里用作名字,是说在众多的士子当中,唯独自己姓施。 颔联“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是说他像一只弱小的燕子
注释: 湘江边的竹子,历经万年仍然翠绿,但它们却承受着无尽的怨气。 每年都能看到竹笋生长,但那些竹笋的泪痕实在是太多了
《幼女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小六岁的女孩学习拜月的场景。下面逐句解析: 1.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 注释: 此句表明诗中主角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还未能分辨出技巧和笨拙的差异。 2.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 注释: “向夜”指的是晚上的时候,“堂前”指代的是家中的堂屋或者客厅,“学人拜新月”意味着小女孩模仿成人的样子,对着月亮行礼拜新月的习俗。
注释: 1. 寒窗羞见影相随 - 在寒冷的窗户旁,她羞于看到自己的影子。 2. 嫁得五陵轻薄儿 - 嫁给了那些只注重表面的富贵子弟。 3. 长短艳歌君自解 - 他们唱着长短不一的艳歌,你不必去理解他们的歌声。 4. 浅深更漏妾偏知 - 我知道时间的深浅变化,而他们却不知道。 5. 画裙多泪鸳鸯湿 - 我穿着画裙,泪水打湿了鸳鸯图案。 6. 云鬓慵梳玳瑁垂 - 懒得梳理头发的云鬓下垂
注释: - 轻生奉国不为难,战苦身多旧箭瘢: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是理所应当的事,他们经历了艰苦的战斗,身上留下了许多旧伤。 - 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这些铠甲和羽毛在寒冷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寒冷。 - 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士兵们穿着华丽的战袍,骑着骏马出现在战场上,月亮也映照在他们的身上。 - 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尽管他们已经准备充分,但仍担心敌人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