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
诗句如下: 饼可充饥黍可餐,桃如大药驻朱颜。 空肠待得三千岁,辟谷何人不入山。 接下来为您提供诗歌译文: 译文: 饼可以充饥,黍也可以当餐,桃花如同神奇的良药,能够使容颜保持青春。如果人的肠子能等到三千年,那么世上没有一个人会不愿意进入深山修炼。 注释: 1. 饼:这里指代食物,泛指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 2. 黍:古代一种粮食作物,这里指代食物。 3. 桃如大药:这里的“大药”指的是桃花
诗句:大桃刺口如猬毛,小桃青硬不容刀。 释义:描述的是两种桃子的不同特性。大桃的刺多且尖锐,像刺猬身上的毛发,不易处理;小桃则坚硬如石,难以被刀具切割。 译文:描述了大桃子和小桃子的特性。大的桃子有尖利的刺,就像刺猬的毛那样,小的桃子又坚硬得像石头一样,不能用刀来切割。 赏析:该诗通过对比大桃和小桃的特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物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通过对大桃和小桃特性的描述
【注释】 碧节:指荷叶。金波:指荷花。 雕盘:精美的盘子。 太华峰:华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佳人:美人。 看: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写初夏时节欣赏荷花的情景。首句写荷花刚从水面探出,露出碧绿的荷叶和晶莹剔透的冰丝。第二句写初夏荷花盛开,金黄色的花瓣刚刚绽开,像雕镂精美的盘子一样,放在盘中的鲜藕也显得格外娇艳。第三、四句是说,过去曾在华山上看到过这种美景,今天却只能在这佳人的手中见到
【注释】 碧云:形容树叶的颜色深绿。子:这里指橄榄果,因为橄榄的果实是圆形的,所以称“子”。 食(shí):吃。 亭亭:挺拔的样子。 觅幽句:寻找优美的诗句。 急搜佳处:急忙搜寻好的词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雨中漫步的情景。首句写景,用碧云和绿叶来渲染气氛,使人感到清新而宁静。次句则写诗人漫步时的感受,他边走边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种体验是难能可贵的
注释: 放萤 —— 指放萤火虫。 一室琴书露竹凉,小窗深掩坐匡床。 小窗,即小户、牖,泛指窗户。匡床,指方形的床。 一室之内,琴书满架,竹影斑驳,夜阑人静时,我独坐于床前,观赏着点点荧光。 谁录异方知却马,我矜微物解升堂。 谁录?谁记载了异方的方法,使我得以驱赶病马,恢复健康。微物,微小之物。解升堂,能够升堂入室。 白头爱伴书帷客,苦节宜侪弟子行。 白头的我,喜欢与书相伴。苦节,指清苦的生活。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分析诗句中的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的特点、作用等。最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要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馆萧条百岁馀,独存双桧向江隅”,意思是说这所官邸十分破败,已有百年之久,只有两棵松树依然挺立在江边的角落里(这里以松树比喻人)。 “山川云雨时时会,造物风霜隐隐扶”,意思是说山高水长,云舒雨散,风雨相济
南国炎蒸初罢暑,楚江凄凛又惊秋。 注释:南方地区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清凉的秋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译文:南方酷热的夏季结束,凉爽的秋风让人感到惊喜。 赏析:诗人在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时,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他以南方炎热的夏夜和清凉的秋风为背景,表达了自己从炎热到凉爽的变化感受。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轻霜未破千株菊,高浪间登百尺楼。 陶令去官非为酒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东胜地压西浙,句曲山传天下稀。 - 这句诗描述了江南的风光胜过浙江。 - “句曲山”指句曲山风景秀丽,为名胜古迹。 - “天下稀”意在表达此山之珍稀和美丽。 2. 林间风生一虎过,石上月明双鹤归。 - 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老虎在树林间穿行而过。 - “双鹤归”暗示了月亮明亮如昼,使得归来的鹤也显得格外清晰。 3. 我拟华阳裁白帢,君如莱子奉斑衣。 -
【注释】 1. 秋:秋季,一年中天气最冷的季节。 2. 今:指现在。 3. 暗:暗淡无光。 4. 清:凉爽。 5. 山川:山和川。 6. 不变:指山的青翠、水的碧波不因季节而改变。 7. 雾雨□(xián)轻:雾和雨轻盈地飘动。 8. 出处:进退出处,比喻人的去留。 9. 妨吾道:妨碍了我追求大道的道路。 10. 嵚崎(qīn jī):山势高峻不平。 11. 物情:人情世态。 12. 范蠡
注释: 1. 葛倅还金陵 2. 勾漏人传旧葛洪,夜深吹笛向江东。 3. 海楼会散金山寂,淮月清悬石垒空。 4. 骢马昔时瞻御史,倅车今日见明公。 5. 别怀万里如潮急,相趁西州舶趠风。 译文: 1. 送葛倅回金陵 2. 勾漏的葛洪传说,夜晚吹着笛子向西江方向。 3. 在海楼上聚会后解散,金山寺显得更加寂静,淮水之上的月亮高悬,石山也显得空旷。 4. 曾经骑着骏马去看望御史,如今坐上了副官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