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注释】 菱花:镜。 三竿日:指上午。 注横波:形容眉毛修长如波。 鬘云漾:形容发髻高耸如云端。 灵蛇样:形容眉形曲折有神。 百花闲赏:百花盛开,供人欣赏。 丽春楼:华丽的春楼。 【赏析】 《海棠春·其一》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作。此词上片写春景,下片抒写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词以“闺词”起兴,以“丽春楼”收束,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依稀听得菱花响,三竿日、红完蛛网。”首句写听到镜中菱花声
诗句原文: 丝丝烛泪多如雨,捣尽了、月中孀杵。 译文: 细雨般连绵的烛泪在夜幕中轻轻滑落,仿佛是为了驱散月宫中孤寂的捣衣杵所落下的泪珠。 关键词解释: - 烛泪: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滴。 - 孀杵:寡妇手中的捣衣棒,此处指月亮。 - 月中:指月亮之中。 - 萧郎:古代对情人的称呼,这里指恋人或爱人。 - 床头麈(zhú):一种用来拂除尘垢的器物。 赏析:
注释: 海棠春 其三 闺词再和阮亭韵四首 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 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 浴馀借得蟾为镜,谁爱取、冠儿重整。 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诗人以“夜堂月上无人影”开篇,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接着,“小鹦鹉、困酣难醒。”这句诗描绘了一只小鹦鹉在月光下睡觉的样子,显得十分可爱。 “正好试金盆
昼长嫌煞乌三足,谁耐唱、摩诃池曲。 好梦远如天,落絮平如褥。 彤墀火迸红榴肉,簪不稳、一枝寒玉。 怯暑那成眠,走觅银塘竹。 注释: - 昼长嫌煞乌三足:形容太阳长时间照射,让人感到炎热。 - 谁耐唱、摩诃池曲:谁能够忍受这样炎热的日子,去唱那些清凉的歌?"摩诃池曲"指的是清凉的曲子。 - 好梦远如天:美好的梦境遥远得像天空那么高远。 - 落絮平于褥:落在地上像被子一样的柳絮。 -
【赏析】 此诗作于1912年壬子,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海棠春中自题秋棠图,并借“棠隐述意”。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海棠图来抒写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悲苦,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哀叹。 首句“含情脉脉常凝睇”,用拟人手法描写秋海棠的娇艳动人。海棠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仿佛含着深情款款地凝望着诗人,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凝视不已;次句“银烛畔、残妆慵理”,以银烛为背景,描绘出美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对着残妆发呆的情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京师思念海棠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香气,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注释 - 妍华一树霞衣举:形容海棠花开得非常美,像穿着霞衣一样。 - 散香多、在无人处:海棠花香弥漫,无人欣赏。 - 生怕寺前车:担心有人驾驶车辆经过寺前。 - 惊露红春雨:春天的雨让海棠花显得更加艳丽。 - 风前莺燕休相妒:莺燕不要嫉妒海棠花的美丽。 - 算有个、幽巢堪住:虽然无人欣赏
晓妆 兰凤惝恍飘清响。 绿池畔、茱萸金网。 翠滑宝簪松,影落湘波漾。 灵蛇髻绾随新样。 恼娇慵、不寻情赏。 绡帐起来寒,又怕云屏敞。 注释: ①晓妆:早晨的妆容。 ②兰凤:古代妇女梳的一种发型,这里指女子的头发。 ③惝恍:恍惚不定的样子。 ④清响:形容头发的飘逸。 ⑤绿池畔:绿色的池塘边。 ⑥茱萸金网:茱萸是一种植物,用它编织成网状物,通常用来过滤液体。 ⑦翠滑宝簪松:形容女子佩戴的发簪光滑如玉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银床月起回孤影,撇团扇、宿酲初醒。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晚妆怯向菱花镜,欹䰀鬌、金钗慵整。残粉较何郎,香汗消汤饼。 注释: - 银床月起回孤影:银色的床榻上,月光升起,映照出孤独的身影。 - 撇团扇、宿酲初醒:把团扇放下,宿醉刚刚醒来。 - 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在露珠滋润下的蔷薇花上沐浴,月光照亮了飞舞的萤火虫,使它们显得寒冷
【注释】: ⑴“夜坐”:指夜间独处时。 ⑵“药栏”:用药材装饰的栏杆,借指女伴所居之处。 ⑶“抛红雨”:指女子在绣房中绣花时,因手执红色丝线而滴落如雨。 ⑷“清耿耿”:形容月光明亮清澈。 ⑸“翠梭鸳杵”:指织女星(织布女星)和牛郎星(牵牛星)。 ⑹“蓦忆”:忽然想起。 ⑺“私语”:男女之间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⑻“待寻”:打算去追寻。 ⑼“转玉绳”:指天快亮了,月亮西沉。 ⑽“河鼓”:指北斗星。
【解析】 “午睡”,指午时的休息。“闲阶踏遍怜华足”句,意谓闲步庭院,爱抚着海棠花;“偏懊恼、春愁成曲”句,意谓偏偏为春愁而烦恼,竟把春天的忧愁写成了曲子。“簇簌敛桃笙”句,意谓将落花收拢成团,放在桃笙上。“隔墙唱彻丝和肉”句,大意是:隔着墙唱起《诗经》、《楚辞》等古乐章,歌声缠绵婉转,令人陶醉。“残梦断、琮琤寒玉”句,大意是:梦断时如寒玉破碎,凄然入耳。“漫卷绣帘听,孤闷吹豪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