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
潇湘水系是中国南方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湖南、湖北等地。潇湘地区以山清水秀著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画潇湘夜雨图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潇湘地区的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一片潇湘落笔端(潇湘):潇湘是湖南省的一个古老地名,这里指的是潇湘地区。“落笔端”意味着诗人把潇湘的景色写在了自己的作品上
题画扇 谁向生绡白团扇,画将羁客据征鞍。 南迁万里知前定,壁上崖州莫怕看。 注释与赏析 此诗为张镃所作《题画扇》,表达了作者对画作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译文 谁将琢月挥云笔,偃仰江山尺素中。眼界未舒君莫厌,出壁天涯莫怕看。 赏析
【解析】 此为题画诗,写诗人与张庆符共赏清江图,并题其上的诗句。“痛饮从来别有肠”一句,写出了诗人饮酒时那种豪放不羁的情怀;“酒酣落笔扫沧浪”两句,则写出诗人挥毫泼墨时的豪放不羁之情。“如今却怕风波恶”一句,表明诗人此时心境已大不如前,担心人生路上的险恶风云;“莫画清江画醉乡”一句,则表明诗人不愿再以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醉乡。 【答案】 痛饮从来别有肠 (1)痛饮:痛快地喝酒。 (2)从来:向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何人半醉眼花昏,画出江南烟雨村。 - 注释: 描绘了一幅醉眼朦胧中,江南水乡的宁静美景。 - 译文: 是谁半醉半醒间,用笔尖勾勒出江南的烟雨村庄? - 赏析: 此句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醉酒中的朦胧感受,将江南的水乡景色生动地描绘出来。 2. 满世庾尘遮不得,聊将醉墨洗乾坤。 - 注释: 世间尘埃遮蔽不了这美好的景致,唯有用醉后的笔墨来洗涤天地间的污浊。 - 译文:
永兴观 连云的麦田里结满了碧绿色的穗,缀满了草丛,落花飘满大地,就像锦绣一样。 我来永兴观寻找种桃的人,但是空荡荡的庭下只有莎草在摇曳。 注释: 1. 连云:形容麦子生长得很高,像云那样连绵不断。 2. 宿麦团碧浪:指麦田里麦穗堆积成波浪状,颜色是碧绿色。 3. 缀草落花:指草丛中点缀着散落的花朵。 4. 锦窠:这里比喻麦田如同锦绣一般美丽。 5. 猎猎:风吹过的声音。 赏析:
【注释】 辞朝:辞官归隐。 金堤:指京城洛阳的金水渠旁。 紫云家:泛指南京的皇宫,也指诗人自己的住处。 弦管花间鸟:用“弦管”喻宫廷中的歌舞音乐,以“花间鸟”比宫女。 笙歌水底蛙:用“笙歌”喻宫廷的音乐,用“水底蛙”比乐师。 荣悴安时:荣枯与时代无关。 竹柏:竹子和松树,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 行藏有待:出处和去向都有一定的原因。 匏瓜:葫芦科植物,多汁,可食,常作酒器。 茅柴:指粗劣的炊具
万古云霄一凤鸾,归来蓬岛月光团。 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 漏尽玉龙随彩仗,赦衔金凤下长竿。 天家催赐黄花酒,笑指是翁能据鞍。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胡铨的作品《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中的一节。诗中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束的情景,以及作者对于忠诚与奸佞的态度表达。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及对未来的期望。 “万古云霄一凤鸾,归来蓬岛月光团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第一句: - 关键词:白发、苦见寻 - 解析:诗人感叹年华老去,白发渐多,而自己却仍在寻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消逝的感慨。 2. 第二句: - 关键词:孤负、醉花阴 - 解析:诗人感叹过去的时光被浪费,未能充分利用,就像在花阴下醉酒一般,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机会。 3. 第三句: - 关键词:独鹤、轻浮海 - 解析:诗人用“独鹤”比喻自己,形容自己孤独且轻盈
熙春亭 井邑峰峦绕郡城,新台高峙见南溟。 海澜浩荡连云白,江汉朝宗彻底清。 日月往来双羽箭,乾坤今古一邮亭。 年年不改长春景,遥想蓬山作画屏。 注释: 1. 井邑峰峦绕郡城:郡城周围被井邑和山峰环绕。 2. 新台高峙见南溟:新台屹立在高处,仿佛能看见南方的大海。 3. 海澜浩荡连云白:海波澜壮阔,如同白色的云彩一般。 4. 江汉朝宗彻底清:江水流向东方,仿佛是朝圣地,清澈如镜。 5.
【注释】: 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 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 译文: 向北前往时思念着闻喜县,向南前来时害怕进入卖愁村。 短短万里的天涯之路,野草荒芜烟雾令人断肠。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通过“思”、“怕入”二字表现出诗人对闻喜县和买愁村的深深思念。首句写往昔,颔联写当下,颈联写未来,层次清晰,感情深沉。尾联“断魂”二字,把个人悲凉之情与国家大义相联系,境界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