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荔枝林中树木相连,枝叶交错高低错落。 伸手摘果无需弯腰,轻松取走荔枝果实。 丹凤与赤乌衔着荔枝无法带走,只好把荔枝留给了鹤和梅妻。 注释:荔枝林中的树木连成一片,枝叶交错在一起,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景象。在荔枝林中采摘荔枝时,人们并不需要弯腰或低头才能到达果实所在的位置。他们可以直接伸手去摘荔枝,非常方便。然而,丹凤和赤乌这两种神鸟却无法将荔枝衔走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注释1:赪霞——红色的霞光。红雨,指落花。暗,指暗淡、模糊。西江,指西江流过的地区。饱食归来卧北窗,吃得很饱很满足地回家躺在床上。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物归家后的情景。诗人用笔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夕阳的余晖中,红红的云霞与细雨交织在一起,笼罩着整个西江;他回到家里后,躺在北窗下休息,感受着一天的劳累后得到的放松和满足。 注释2:午过空林——中午时分
【注释】 荔枝:指荔枝树。杨枝,即荔枝木。张子白、杨鬯侯:都是作者的朋友。杨鬯侯是诗人的表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描写荔枝树的生长状况。攀枝投石:形容人们喜欢攀折荔枝树上的枝条,用石头打砸荔枝,取其果实而吃。活剥生吞不待时:意思是荔枝成熟时,人们会迫不及待地摘取下来吃。“活剥生吞”和“不待时”都表现出荔枝树生长旺盛的特点。下片写荔枝成熟的时间。时过更愁零落尽
赤肉团中老衲衣,朝来赐紫自光辉。 止应博得佳人笑,尽日红尘逐马飞。 注释:在荔枝的外皮中,包裹着一颗颗红艳的果实,就像穿着老衲(和尚)的衣服一样。早晨皇帝赐给荔枝紫色的外衣,使其显得更加光辉照人。只应该博得美人一笑,让她们整天沉浸在追逐马匹的快乐中。 赏析: 此诗以荔枝为题,借咏荔枝而抒发了作者对权宦的厌恶和对官场的不满。首句“赤肉团中老衲衣”以荔枝比喻自己,说自己就像是裹在荔枝壳里的老和尚一样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嘉实无媒笑自誉,旁观珍重别侬渠。 无端比作江鳐柱,沉李浮瓜也不如。 注释:荔枝是一种珍贵的水果,但如果没有媒人介绍,就难以夸耀自己的成就。在这里,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朋友表示珍视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难得的。然而,作者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谦虚地提醒朋友们要珍惜彼此的情谊。 无端比作江鳐柱,沉李浮瓜也不如。 注释:这里的“无端”指的是无缘无故,没有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第一句“欲展旗枪心已枯”意思是:我本想挥舞长矛,但内心已经枯萎了。“茶杖”指禅杖,这里指僧人所用的木制杖子,用来拄着行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僧人本可以像战士一样用武器杀敌,但他却放弃了这样的行为。 第二句“乌藤白拂笑区区”意思是:黑色的藤蔓轻轻摆动
【题画】 深深结屋无人到,面面开窗见月明。 过客不须频借问,百花香里读书声。 注释: - 题画:即“咏画”,诗人在画作上题写的诗作。 - 深深结屋无人到:指画面中的房子非常隐蔽,没有人能到达。 - 面面开窗见月明:指画面上的窗户都打开了,可以看到明亮的月光。 - 过客不须频借问:指画中没有行人,不需要频繁询问。 - 百花香里读书声:指画中的百花盛开,香气四溢,读书的声音也显得特别清晰。 赏析
注释: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1. 安居九夏足三冬,意思是说在九月份的夏天住下,冬天也感到舒适。 2. 云影溪光紫翠重,形容景色如画,色彩斑斓。 3. 树下枯禅成法喜,意味着在树荫下修行,领悟到了佛法的喜悦。 4. 碧纱笼又绛纱封,用碧纱和绛纱包裹起来,形容对修行成果的保护和珍视。 赏析:此诗以荔枝为喻,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 题画:扁舟移棹访仙源,策杖归来日欲昏。 咫尺家园隔烟雨,山城临水未关门。注释: 扁舟:小船。棹:船桨。仙源:仙人的居所。咫尺:很近,形容距离极短。家:这里指家乡或故乡。门:指城门。赏析:诗人乘坐扁舟到访了仙源(即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然后步行回家,天色将要黑下来的时候。家乡离诗人很近,却隔着烟雾和雨气,好像隔着千里之遥;山城靠近江水却没有关上城门,仿佛与世隔绝。 【答案】 ①扁舟
【注释】海月:即“明月”。扶桑:神话中太阳神的住所。浴日:太阳在大海中洗澡,故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海上明月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开头两句写月光照在茫茫的海面上,月光从四面向下洒下,好像把月亮照成了一片光海。这两句诗描绘了海月的美态,为后文作铺垫。接着,作者写到“夜珠飞上珊瑚枝”,这里的“夜珠”指的就是月亮,因为月亮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珊瑚枝”则是用来形容树枝上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