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石桥上的风雨较少,很少有人行走。江上征舠挂席轻。 这和幽人睡足了之后,闭门倚枕听泉声有何异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山水画面。 首句“石桥风雨少人行”,描绘的是石桥上风雨较少的景象,人们很少经过。这里的“石桥”和“风雨”都是画面的主体元素,通过它们来展现画面的背景和氛围。 次句“江上征舠挂席轻”,则描述了江面上的景象。这里的“征舠”指的是小船或者渔船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绘,将一幅美丽的雪景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野人家住寒山下”,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山脚下的小屋散发着生活的温馨,给人以深深的安宁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寒山”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了寒冷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冬天的到来。 “雪重茅檐树低亚”,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雪景,雪花覆盖在屋顶上,树枝被积雪压弯,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白石苍苔,坐着默默无言,桃花开落,年年如此。 相逢指点,谈论着山中的乐趣,水满了清溪,月光洒满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一句“白石苍苔坐默然”,描述了画中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诗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这里的“白石”指的是白色的石头,而“苍苔”则是指覆盖在石头上的绿色苔藓。诗人通过这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出了画面的背景。
【注释】 1.沧浪:即沧山,在今浙江绍兴。 2.丝纶高卷:用丝绳把网高高举起。 3.抱膝闲听瀑布声:坐在石上抱着膝盖悠闲地听水声。 4.沧江:指浙江的一条大河,因多沙砾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画》。诗中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诗人以“风静波恬一叶轻”开篇,勾勒出一幅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湖景图。接着,“丝纶高卷待潮生”,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
拾翠词 逐队寻芳路转赊,路旁嫩绿正抽芽。 何因不入花林去,是处无花草当花。 注释: 1. 逐队:跟随队伍。 2. 转赊:转弯抹角。 3. 嫩绿:初生的绿色。 4. "是处":到处都是、到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人们在春天中寻找美好事物的情景,他们沿着小路寻找美丽的花朵,看到路边的幼芽。然而,他们却没有进入花林之中,而是欣赏周围的花草
诗句解释: 1. 泽萌和尚归自栖贤主海云席赠此:泽萌和尚从栖贤寺回到住所(主海云席),我赠送这首诗。 2. 旧游人境两茫茫:过去游览的地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形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3. 临老重来礼法王:年纪渐长,再次来到这个地方,表示对过去的尊敬和怀念。 4. 觌面更无差别见:面对面的时候,再也没有区别了,形容过去与现在的差别已经消失。 5. 鬓边惟觉有微霜:只有鬓边的头发开始有了白霜
【注释】 《送别》:送别诗的一种。多写离别之苦,离别之悲。 与哉明师:与谁?与这位光明正大的老师。 “隙中日月”:比喻人生短暂。 “眼前尘”:指眼前的名利、荣华富贵等。 “梦里行藏”:指梦中的行踪,即自己的行踪、藏身之处。 “病后身”:因病而身体虚弱,形容身体不好。 “更回首”:再回头一看。 “青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因山势如青色屏障故名。 “未归人”:指那些没有回来的人。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赏析”题,要求是赏析诗句,答题时先明确手法(描写、抒情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明其效果或作用即可。 第一句:“剪剪东风白雪香”,此句写景,以“剪裁”喻春风之劲,写出了梅花盛开时的景象。“白雪”二字,既写出了冬梅的洁白晶莹,又写出了梅花在风雪中傲立的特点;“香”字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与哉明师话别 还他谷老三杯酒,输却羊昙一局棋。 前路逢人如见讯,为言长处在愚痴。 译文是: 与哉明师话别 在告别明师之时,我向他借了三杯酒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在告别明师之时,我输给了他一盘棋,以表示我的敬意。 在前方的路上,我遇见的人就像是在向我传达消息一样,告诉我他的长处在于他的愚痴。 注释如下: 1. 与哉明师话别:这是一句诗的开头,意思是和这位明师告别。 2.
【注释】 题画:题写在绘画上的诗。 拟借此间添结屋,经年车马不闻喧:打算借助这个小地方建起房屋,经过一年也不会有人来喧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画家对一个幽静小村景色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写小村的幽美。“浓阴”二字写出了小村四周密密的树荫;“数家村”说明不是很大的村庄,但有几家人家。这两句诗用词简练,把小村周围的环境和特点勾画出来了。 第三句“断涧通桥曲绕门”是说小村中有一条山涧,涧上一座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