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是集
赠林肖愚 岂为冬砂学驻颜,樊笼脱却已神闲。 庭前汗血非凡种,膝下兰芽继舞斑。 三益斋成敦夙好,八箴书就付名山。 欲将型典推先哲,咫尺龙门自可攀。 注释: 岂为冬砂学驻颜,樊笼脱却已神闲。 难道是为了冬天的沙子(指冬砂石)来学习驻留时间,摆脱了樊笼(束缚)后已经精神自由。 庭前汗血非凡种,膝下兰芽继舞斑。 庭前的汗血马是非凡之物的后代,膝下的兰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花斑。 三益斋成敦夙好,八箴书就付名山
屹然华表拥神姑,汉有髯公晋有壶。 红粉一身勤死事,玉容万古哭长途。 魂倘化蝶终难尽,怒卷新涛应可孚。 祇为贞心遥致拜,偷生海上笑非夫。 注释:屹立在华表上的神姑,汉代的张骞、晋朝的王猛。红衣女子一生辛勤地侍奉着神灵,她的容貌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她为了长途跋涉的神灵而哭泣,泪水洒满了大地。如果灵魂能够变成蝴蝶的话,那么我终究无法将它送走;如果愤怒能将大海掀起波涛的话,那么我也应当可以将其平息
【诗句释义】 挽林淑媪次林启抡韵 其一: 浩气腾腾毓在姑,千秋不愧此方壶。 但知淟涊无生路,肯信波涛是死途。 虎口哮咆终属幻,龙宫晶皎逝还孚。 深闺自可怜同调,各为其亲各为夫。 浩气腾腾:形容女子的正气凛然,如同浩荡的气势。 毓在姑:比喻女子如同孕育了美好的事物。 千秋不愧:表示女子一生的行为举止都值得后人称赞。 此方壶:指女子如同方壶中的美酒,经得起考验。 但知淟涊无生路,肯信波涛是死途
【注释】 1. 犹恋:依然留恋。 2. 灯前:指元宵节的灯火。 3. 幽情:幽静的心境,也指幽静的情调。 4. 不著:不留。 5. 奋友:奋发有为的朋友。 6. 梅影:梅花的影子。 7. 对君:对您。 8. 东风主:春的神。 9. 染俗埃:沾染世俗之气。 【赏析】 此诗是和林启抡席间茉莉韵的一首,作者以茉莉作比,赞美了朋友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情操。 首联“犹恋灯前未忍开,幽情如许月同来
诗意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在郡寓(即官邸)与友人告别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的“思当绝处口频呼,天重此缘以少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思念和无奈;“话别只倩吟作使,销愁难仗酒为徒”则描绘了诗人通过诗歌抒发情感、借助酒力来缓解忧愁的场景;“深情坐对星横斗,韵事依稀雉转卢”则展现了诗人在夜晚与朋友们共赏美景、品味诗词的情景;最后一句“愿学山川容雁过
【解析】 此诗为七律。首联写林氏之魂飘渺在蓬壶,诗人对亡妻深表哀悼;颔联写妻子生前为人刚正不阿,死后仍感念丈夫的忠诚;颈联写妻子去世后,自己虽身陷险境但心无愧疚,仍然坚持操守;尾联写自己虽然未能见亲恩报,但能保持忠贞节操,是“钜夫”也。全篇以情动人,语言简练而感情真挚。 【答案】 译文: 何处招魂哭此姑?幽灵飘渺在蓬壶。贼人心性还怜惜,天意何必置险途?已报亲恩身自了,未觇婿死犹孚信,
立秋后一日登中岩寺步宋人张方韵 何处秋风夜转蓬,客思缥缈静闻钟。 笙吹石磴俨仙子,钥扣梵林逗远峰。 鱼自亲人添俗唤,珠还额佛漫留踪。 髯翁现偈兼泉涌,滴滴醍醐想玉容。 【注释】 (1)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日、8日或9日交节。立秋过后,天气渐渐变凉。 (2)中岩寺:位于福建福州市鼓楼区闽侯县南屿镇境内 (3)张方:宋代僧人。名载《宋史》本传,字方叔,建安人。善诗能文,工书法,喜为禅诗
注释: 搔首问天天可呼,天与人意转相迂。 年来苦海愁难帚,念里高阳遇岂徒。 释我形骸非放浪,松伊造化可胡卢。 平生心事和盘托,恕得狂奴态也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郡寓别后有感而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搔首问天天可呼,天与人意转相迂。”诗人搔首问天,表示他的困惑和迷茫。他认为天空可以呼出人的声音,但人与天之间的默契却难以达到。这里的关键词是“搔首”
这首诗描述了朱叔子的画作,以及他与诗僧的对话。 公然画手倚天开,贝阙凌空何自来。 潭影峰峦清不了,松流梵呗群成堆。 欲酬好句裁云叶,更挹飞泉佐茗杯。 胜侣胜游真快事,惜分临水重徘徊。 注释: 公然(明)画手:公然的画手,指朱叔子。 倚天开:倚靠着天空而开,形容画作气势宏伟。 贝阙:古代宫殿的美称。凌空:直上天际。何自来:从哪里来的。 潭影峰峦清不了:潭水中的影子和山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其大意及思想感情。首先,“倒泻银河枝上开,拈花微笑印如来。”这句大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