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审清题干,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逐句逐联地进行分析。 题干要求赏析的是诗的第三联,“宽严相济毋偏执,教养兼施在体仁。”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宽严相济”与“教养兼顾”是一对矛盾
诗句释义: 1. 山居: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居住环境。 2. 迎薰避暑驻山庄,四顾重重丘壑长:描述了山中环境的宁静与宜人,诗人选择在此地避暑并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3. 雨后雏莺歌密树,风前练雀舞斜廊:生动描绘了鸟儿们欢快的活动,增添了山居的生气与活力。 4. 静观得趣无非景,佳兴涵虚可致凉: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获得的乐趣,以及如何借助自然的景观来感受凉爽。 5. 烹茗汲泉清意味
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老喇嘛上寿 想像当年论转轮,龙沙遥隔十馀春。 相知惟有菩提行,得解尝闻秘密真。 译文:想象当初谈论轮回时,遥远的龙沙相隔了十多个春秋。 相知的只有修行佛法,了解真相的只是听闻过秘密。 花雨频频铺展在佛帐上,贝叶经经常祝祷给皇帝。 眉横鼻竖长着长寿松,引导众生善后因缘。 赏析:这首诗是赞颂老喇嘛的长寿。首联回忆过去,感叹岁月流逝;颔联赞美老喇嘛修行佛法,了解真相
诗句解释: 1. 巀嶪排霄耸处雄 - “巀嶪”指山峰险峻,“排霄”意味着直冲云天。此句描述贺兰山巍峨挺立,高耸入云,显示出雄壮的气势。 2. 马头苍驳望难穷 - “马头”指的是贺兰山的形状,如同一匹奔跑的骏马,而“苍驳”则形容山脉的颜色多变。这句诗描绘了从远处看贺兰山连绵不绝的景象,让人难以完全看清。 3. 遥遮洮陇绵秦塞 - “洮陇”和“秦塞”都是中国古代的地名
【解析】 此诗作于公元75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秋,诗人在赴任途中。“森森万骑历驼城”,描写了塞外雄壮的军容,突出其浩大的气势。“沙塞风清碛路平”写边塞风光,沙塞、碛路指边塞之地,沙塞风清碛路平形容边塞之景。“冰泮长河堪饮马,月来大野照移营”,冰泮,即冰消。“冰泮”指黄河解冻,水势变宽;“长河”指黄河北流。冰泮后,可以引马饮水。“大野”,指广阔的草原。“月来大野照移营”,大野指广阔的原野
【注释】 丑类蠢顽思负固:指噶尔丹派使者乞求议政的大臣们。 干矛指处朽枯摧:意思是说,当噶尔丹派使者向朝廷请和时,他们就像一根没有尖端的干木桩,毫无反抗之力。 三窟:即三个藏身之处。 卓有深机布九垓:意为他有着深远的策略,能够布下很大的圈套。 摇尾策:比喻卑躬屈膝。 奔狼:喻指噶尔丹。 靳恢汤网:吝惜用网捕鱼的意思。 款塞来:使边境安定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所作
塞外寒夜书怀 帐殿深夜不寐,羌弦静奏听秋水。 金瓯千里广袤,瀚海无波永继。 露冷风清夜寂,翠幕玉帐高悬。 塞上战士安歇,征鞯静止边陲。 旁人或谓此行远,单于首级已到边。 此诗描绘了塞外的壮阔景色与边陲将士的艰苦生活,通过“金瓯更辟千千里”和“瀚海无波万万年”的壮丽画面,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定的自豪与期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边塞夜晚的寂静与辽阔,展现了戍边将士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驻跸归化城 一片孤城古塞西,霜寒木落驻旌霓。 恩施域外心无倦,威慑荒遐化欲齐。 归戍健儿欣日暇,放闲战马就风嘶。 五原旧是烽烟地,亭障安恬静鼓鼙。 注释: 1. 一片孤城古塞西:一片孤立的城墙和古代的边疆,位于西边。 2. 霜寒木落驻旌霓:在霜寒中木叶凋零时,士兵们驻足于此,飘扬的旗帜映衬着他们的身影。 3. 恩施域外心无倦:在边疆之外,心怀感恩之情,没有疲惫的感觉。 4. 威慑荒遐化欲齐
【注释】 四十馀年抚近京:赵宏燮在任四十余年(1632—1675)。 旗民:指八旗和汉民。当时旗人在京师的称为旗民或旗人,在京的八旗人称旗下人,汉人则称旗民。 保全终始君恩重,奄逝悲凉众涕盈:赵宏燮保全了朝廷始终,得到皇上厚爱,却突然去世,令人悲伤不已。奄逝,突然死去。 不畏刁顽持法纪:他不怕那些狡猾凶恶的人,坚持执法公正。刁顽,形容人奸诈狡猾。 久司锁钥务精明:他长期执掌着国家的要政
注释: 忆陜西 其一:在回忆陕西。陝,陕的古字。 长安城阙昔曾游,黄水名山宛在眸。 清渭东流流自在,阳关远去去何休。 民稠地险人难化,谷贱年丰信有收。 衰老无能再一览,缅怀西顾愈添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回忆他在陕西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回忆起了在长安(现在的西安)城阙游览的情景,以及黄水名山在他眼中的美丽。他还描述了清渭河东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阳关远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