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万骑历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
冰泮长河堪饮马,月来大野照移营。
邮签纪地旬馀驿,羽辔行边六日程。
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

【解析】

此诗作于公元75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秋,诗人在赴任途中。“森森万骑历驼城”,描写了塞外雄壮的军容,突出其浩大的气势。“沙塞风清碛路平”写边塞风光,沙塞、碛路指边塞之地,沙塞风清碛路平形容边塞之景。“冰泮长河堪饮马,月来大野照移营”,冰泮,即冰消。“冰泮”指黄河解冻,水势变宽;“长河”指黄河北流。冰泮后,可以引马饮水。“大野”,指广阔的草原。“月来大野照移营”,大野指广阔的原野,月来指月亮升起,月光照耀着军营,行军时帐篷移动。“邮签纪地旬馀驿,羽辔行边六日程”,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每次出征,都置驿传,供给食宿。“羽辔”,车辕上的铃饰,用以控制马速,这里指驾车行进的速度。“烽销堠罢不论兵”,烽销,指烽火台。“堠罢”,指瞭望台不再设防或不再报警。“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五行志》,汉武帝时曾立五部烽燧,以应救急难。后来因为边事已平,就撤去了五部烽燧,而将它们改为亭。“烽销”“堠罢”“不论兵”三句是说边关无事,烽火不再响起,瞭望台也无需报警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戍卒的生活,表现了戍卒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

首联写塞外戍卒们威武雄壮的军容,突出其浩大的气势。“森森”一词,既形容军队众多,又表现了他们的威严。“历驼城”,写出了他们一路跋涉的艰辛。

颔联写边塞风光。“冰泮”指黄河解冻,水势变宽;“长河”指黄河北流。冰泮后,可以引马饮水;大野指广阔的原野,月来指月亮升起,月光照耀着军营,行军时帐篷移动。

颈联写戍卒们艰苦跋涉的历程。“邮签纪地旬馀驿,羽辔行边六日程”,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每次出征,都置驿传,供给食宿。“羽辔”,车辕上的铃饰,用以控制马速,这里指驾车行进的速度。

尾联写戍卒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风貌。“烽销”,“烽销”指烽火台不再设防或不再报警。“不论兵”,意为边关无事,烽火不再响起。

全诗通过写戍卒们的艰难跋涉和英勇杀敌精神,歌颂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