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河西风俗淳,尚馀刚劲气难驯。
宽严相济毋偏执,教养兼施在体仁。
官久每闻滋反覆,吏新未晓作陶甄。
小诗自觉乏文丽,可尽衷肠对士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审清题干,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逐句逐联地进行分析。

题干要求赏析的是诗的第三联,“宽严相济毋偏执,教养兼施在体仁。”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宽严相济”与“教养兼顾”是一对矛盾,但二者又可以统一起来。秦岭河西风俗淳厚,尚存着刚劲之气;而陕西地区,教化却相对松弛了。所以,作者提出“宽严相济”“教养兼施”的观点。这一观点,正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弊病提出来的。“毋偏执”就是要避免片面性。“体仁”是指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

【答案】

译文:

秦岭之西风俗淳朴,尚存刚劲之气难驯服。

宽容与严厉要相结合不要偏颇,教育与培养要同时进行以体现仁爱之意。

注释:

陕:指陕西。

秦岭:秦岭山脉,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北接山西,南连四川。

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位于黄河东岸。

河西:今甘肃东部。

尚余:还剩下。

刚劲:刚强有力。

尚馀:还剩下。

刚劲气难驯:指陕西地区的刚强有力之风不可驯服。

宽严相济:宽与严要相互配合。

毋偏:不要偏颇(意即不要走向极端)。

偏执:偏激。

教养兼施:既重视教育和培养。

体仁:以恩德来治理国家。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宣宗时期陕西地区的社会状况。陕西地处关中平原,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唐代时,长安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这里人才辈出,文化繁荣。然而,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陕西地区社会秩序不稳定,民风粗犷,缺乏良好的教化传统。诗中的“淳”字,便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怀念之情。

诗人在诗中写道:“官久每闻滋反覆”,意思是说,自从担任官职以来,他常常听说陕西地区官场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即“反覆”一词所表达的意思。这里的“反覆”,并非指反复无常,而是形容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驾驭。这也正是诗人担忧的地方。

诗人接着写道:“吏新未晓作陶甄”,意思是说,自从担任官吏之后,他还没有来得及深入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此对于官场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里的“陶甄”,指的是选拔贤能之人,使之得到重用的过程。

最后一句“小诗自觉乏文丽,可尽衷肠对士民”,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诗歌虽然不够优美华丽,但却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诚情感,能够向广大士人百姓传达他的心声。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谦虚谨慎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对陕西地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官场上的不良现象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谦虚谨慎的品格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