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情感,把握语言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初蝉鸣暑气”一句是全诗的首句,交代了时令和环境.“初”“鸣”“暑气”三词写出了夏天炎热的特点. “雀噪满林枝”一句是第二句,写鸟雀在树间欢叫.“噪”字表现鸟儿们热闹而活泼的场面. “蜂蝶花间舞”一句是第三句
【注释】 1. 山左:指山东。道中:途中。 2. 凤艒南巡:指皇帝的车驾南巡。 3. 夏禽:夏天的家禽。 4. 避云旂:躲避云旗。云旂,帝王出行时所乘之车,这里比喻皇帝的车驾。 5. 桂棹:用桂林产的木做的船桨。 6. 蒲帆:以蒲草为材料的船帆。 7. 鸡犬:形容村落里的人家。 8. 茧丝:蚕茧做成的丝。这里比喻农民的辛勤劳动。 9. 暇览时光:有空时观看风景。 【赏析】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今南京)驻跸期间的一首感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云覆轻阴雨净尘、南巡又隔十经春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云覆轻阴雨净尘,南巡又隔十经春。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空中的乌云被雨水冲刷干净,大地重新焕发生机。然而,南巡之行又将过去十年,春天又一次到来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桥望: - 关键词:“桥”和“望”。 - 注释:桥通常指跨越河流、湖泊、峡谷等的建筑物,这里特指一座桥。 “望”意为远观,眺望。 - 赏析:诗的开篇即点出地点在桥梁之上,为全诗定下了背景。 2. 郊原浮麦气: - 关键词:“郊原”、“浮麦气”。 - 注释:“郊原”指的是郊外的原野。 “浮麦气”描述的是空气中飘荡着麦子的味道。 - 赏析
春夜 玉炉烟霭尽,夜静百花香。 曙气浮丹陛,春光拂象床。 注释: 1. 玉炉烟霭尽:指夜晚的香气随着烟雾消散。 2. 夜静百花香:夜晚安静而美丽,百花散发着芳香。 3. 曙气浮丹陛:早晨的微光照亮了宫殿的台阶,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4. 春光拂象床:春天的阳光照在象床上,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景象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注释: 元旦:新年的第一天。 广廷扬九奏,玉帛丽朝光:在广庭上演奏九种乐器,五彩缤纷。 恭己临四表,垂衣驭八荒:自己坐在皇宫内,治理四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新年的盛世景象,歌颂了国家繁荣、民族富强的美好愿景。首句“元旦”点题,为全诗定调。次句“广庭扬九奏”,形象地描绘了宫廷内外欢庆的场景。接着,“玉帛丽朝光”展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后两句“恭己临四表
昭仁殿 雕梁双凤舞,画栋六龙飞。 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威。 注释:在古代建筑中,屋檐上雕刻的凤凰和龙,代表着吉祥和权力的象征。这里指的是昭仁殿的建筑美,但更强调的是其内在的道德价值。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昭仁殿建筑的描述,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超过了外在的美。诗人通过赞美昭仁殿的雕梁、画栋,来表达对道德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内在的道德修养才是真正的高贵,而外在的美只是装饰而已。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注释:月华连着白天的光线,灯火与星星交织在一起。彩仗移动到了双阙门边,琼筵聚集着大臣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况。首句“月华连昼色”,形容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白天。接着,“灯火杂星辰”描绘了灯火辉煌,星光闪烁的景象。最后两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大臣”,则描绘了彩仗(彩旗)移动到皇宫门前,琼筵(盛宴)在皇宫内举行的场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
【解析】 此为写景诗,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首联写远景,远望白洋湖,只见帆影点点,从远处树林中穿过;颔联写近景,湖水平静,没有波澜,一片翠绿色覆盖了整个湖面。尾联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诗人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译文:远望白洋湖,只见帆影点点,从远处树林中穿过。湖面平静无波,翠绿的树木倒映在湖中,显得格外美丽。赏析
注释:夜深时,我正在书房里看书,看到银烛的蜡芯缩短了,而北斗星象的斗柄则伸长了。 赏析:此诗以景抒情,通过观察夜晚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怀。首句“览书银蜡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深夜读书的场景。第二句“观象玉衡长”,则是在观察天文景象的同时,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第三句“夜半无穷意”,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感慨和思考。最后一句“心为念万方”,则是将这种感慨和思考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