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注释】 别业:别墅。瀫溪:水名,流经南岸,故称。瀫,通“浔”。潭:深池。岫(xiù):山崖。幽谷:深邃的山谷。长林:高大的树林。登顿:登高而止,即停歇。沿泗:顺水流。颇擅:颇有。独往之趣:独自游赏的情趣。暇日效右丞辋川体:利用闲暇之余效仿王维辋川诗的风格。辋川,即辋川别墅。为唐代诗人王维所居。王维《辋川集》共十首五律,是一组描绘辋川风光的组诗。右丞:指王维。辋川体:即王维辋川诗的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作答。此诗首句“高台四无人”,“高台”即飞啸台,在江西丰城县东北四十里,有古池水环绕。“四无人”,指四周人迹罕至之处。第二句“啸声堕林樾”,“啸声”指山中回响的回声,是风吹过树梢发出的声音,“堕”,坠落。“林樾”指树林枝叶。三四两句写飞啸台周围的自然景色:高处无一人,只有山风呼啸
【注释】 秉烛轩:在胡谷元池亭中。 敲棋:即下棋。 明烛:明亮的蜡烛。 微风:指轻轻的吹拂。 清夜:寂静的夜晚。 同心人:心意相合的人,这里代指妻子。 落花:落了的花瓣。这里指被风吹散的花瓣。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于明烛之下,与妻子对弈的情形。 前两句写诗人秉烛而坐,与妻子一起下棋。“敲棋”,即下棋。“明烛”,明亮的蜡烛。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后两句写诗人的妻子,在明烛之下为丈夫斟酒,劝饮
【注释】胡谷元:人名,作者友人。堂上三千宾:指宴会上的客人很多。堂中六一叟:指作者本人。无日不开花:意思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很多的人来聚会。无时不携酒:意思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很多的人来喝酒。丛春馆:即丛春阁,位于池亭之上。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的一天写的,当时他在丛春馆(池亭)举行宴会,宴请了很多的宾客和友人,场面十分热闹。诗中有一句“堂下三千客”,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堂下的宾客非常多
注释:方池,方形的池塘。六尺修,指六尺宽。 译文:这是浣花池的描写。方池六尺宽,深也不过一丈。游鱼在水中自在畅游,不惧怕人类。它们在清澈的波面上跳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浣花池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池的美丽景色。首句“方池六尺脩”,写出了方池的大小;次句“为深劣加丈”,写出了方池的深度。第三句“游鱼不畏人”,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和无忧无虑。最后一句“泼剌清波上”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庭园春色的小诗。“庭树清阴满,园林翠色交”,写庭院的树木枝叶茂盛,繁茂的绿叶在微风中飘动,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感觉。“数竿春雪重,摇折紫云梢”,写几根竹子承受着厚重的积雪,竹叶被压弯了腰,像是折断了紫色的云彩。诗人用“清阴”、“翠色”、“春雪”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特点;而“重”、“折”、“紫云梢”则生动地描绘出了竹子在雪中挺拔、不屈的形象。 【答案】 译文
【题画】 水绿红衣净,沙翘白羽幽。 尘中骑马客,谁见五湖秋。 注释: 1. 水绿红衣净:描述画面中的水是绿色,红色的衣物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洁净。 2. 沙翘白羽幽:描述画面中的沙地是白色的,而白色的羽毛在沙地中显得格外幽静。 3. 尘中骑马客:暗示画面中的主人公是在尘土中骑马的人。 4. 谁见五湖秋:表示画面中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她似乎在寻找五湖(即太湖)的秋天。 赏析:
注释:楼台耸立在树林的尽头,远眺时难以分辨。半夜时分投宿于龙潭,千山之上尽是白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楼台出林杪”,写出了寺庙的高耸入云,如同楼台一般,让人不禁赞叹其宏伟壮观。次句“入望杳难分”,进一步描绘了远眺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感觉。第三句“半夜投龙去”,则将读者的视角拉回到现实,描述了诗人半夜投宿于龙潭的情景
【注释】 深林四无人,徙倚白云坐。山风日暮来,吹我鹖冠堕。 深林:密林。徙倚:徘徊,站立。白云:指云彩。 【译文】 深林里没有一个人,我在白云下徘徊。山风在夕阳时分吹来,把我的鸡冠帽吹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林中独坐、观山风、听鸟鸣的诗,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的心情。全诗以“深林四无人,徙倚白云坐”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深林景象,诗人在这片深林中独自坐着
注释:翠绿的树林覆盖着平坦的原野,渔夫樵夫在树下闲坐。回首望去,万峰之中,一条小路直通中条山。 赏析:诗题“题寺壁二首”中的“题寺”指的是在寺庙墙壁上题诗。这首诗是第一题。全诗以“青林带平楚”起兴,写诗人登上中条山,远眺万峰苍翠,近观林木葱茏,景色宜人;接着写渔夫和樵夫坐在树林里休息,他们悠闲地谈天说地,似乎与世无争;然后诗人回头望去,看到万峰之中有一条小路,一直通向中条山。整首诗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