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注释】 落景:日落时的景象。 空山:幽静的山。 无人:指没有人行走。 樵语响:砍柴人的声音,在树林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天宝五年(746)秋日游兰阴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兰阴山的景色和气氛。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 首句“落景留空山”,意思是说落日的余晖把空山照得一片辉煌。这里的“空山”是指兰阴山。这一句话,写出了落日时分的山光,渲染了山中的空寂,为下文作铺垫。
注释:药壶是古代的一种炼制丹药的器具,形状类似壶。五城十二楼,高悬炼金液,指药壶中炼制的金色液体。朝来费长房,误入神仙宅,指炼制丹药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误入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药壶炼制丹药的过程,以及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误入神仙住所的荒诞情景。通过对药壶的形象描绘和对炼制丹药过程的详细描写,展现了古代炼丹术的神秘和神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荒诞行为的讽刺和批判
诗句释义与赏析 探究诗歌意境,感悟人生哲理 1. 诗句原文 漫兴四绝其四 可怪滇南老,雌黄信笔成。 那知陈晦伯,剖击更无情。 2. 译文及注释 - [译文]:令人惊讶的是,在云南南部的某个地方,有一位老者,他的字迹就像用雌黄粉蘸着笔写出来的一般,充满了力量和生机。然而,我并不知道陈晦伯是谁,他的文字如同剖开的鱼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在其中。 - [注释]:滇南:指云南南部地区;雌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此诗为诗人在武昌楼遥听梅花吹笛声而作。“漫兴”表明诗人当时心境闲适、超然物外;“十载”点明十年时间;“不相识”写出了诗人和吴明卿之间的疏离与陌生感。颔联中“相闻”“不相识”两个词组,是诗人感情的转折处。颈联中“铁笛”指笛声悠扬激越,“梅花”指梅花飘落如雪,两句写景抒情
注释: 月下船窗独坐寄内是夜系缆东昌 憔悴鹔鹴裘,飞霜正暮秋。 亦知妆阁上,频夜望刀头。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愁情绪。 首句“月下船窗独坐”,写女子独自一人在船上的舱室里坐着,环境清幽,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她的心境却并不平静,因为她正在思念着远方的丈夫,这种思念之情使她感到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憔悴鹔鹴裘”,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容颜和体态。她穿着一件破旧的鹔鹴裘
【注释】 1.兰阴山: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北。 2.龙湫:山泉名,相传有龙居住,水色如碧玉。 3.沙际:沙上,水中。 4.樾:树木的阴影。 5.山僧抱瓮来:山中的僧人挑着一只瓦罐走来。 6.摇动潭中月:摇动的是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描写秋日独游兰阴山时所见的景色,描绘出了一幅清丽明快的画面。 首句“波光满沙际”,“波光”指水面的光,“沙际”指水边
注释: 汪司马:指唐代汪润之。汪润之是唐代诗人,曾任太子少保、检校户部尚书等职,他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明,在诗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文宗”。怜才海内闻:怜惜有才华的人。怜:同情、喜爱。海内:天下。闻:闻名,知晓。 乍日传书至,慇勤问白云:忽然有一天,传来书信,殷勤地询问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咏人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一代汪司马”交代了人物和身份。汪润之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注释】 兰阴山:山名。 显教寺:寺院名。 祇园:梵语,意译“佛的园林”。指寺院。 昙花:佛教传说中天女散花,以昙花最为珍贵。 【赏析】 此诗是诗人秋日独游兰阴山时所作。诗的开头两句写景,点出时间、地点和心情;第三句写所见所闻;最后一句写自己的心情感受。全诗意境清新,韵味悠长。 首联“探奇兴不尽,秋思满林薄。”写在兰阴山上探奇寻胜的兴致未尽,满山秋意让人心醉神驰,情不自已。 颔联“祇园掩夕阳
【注释】圣罗庵:即圣罗庵禅师,为唐代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的开山祖师。兰阴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县西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圣罗庵坐禅的生活情景。前两句“一钵坐禅床,清斋自朝暮”,写他每天吃一顿素斋,就靠一钵饭、一张小木床度日。后两句“经年不出门,忘却前峰路”写他整年不出寺门,连前山的路也忘记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教义的虔诚皈依和追求,表现出他超脱世俗,潜心修道,远离尘嚣的佛家思想
【注释】: 题李惟寅山房三十八咏 其三 阳春台——阳春台是惟寅的居所名。 高堂挥彩笔 ——指惟寅文才出众,能挥毫赋诗。 字字濯云霞 ——比喻文章写得美丽。 锦帐三千女,齐歌玉树花 ——形容李惟寅的才子佳人。 赏析: 此诗为《题李惟寅山房三十八咏》组诗之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通过对其才学和风采的描写,表现出深深的敬仰之情。 首句“高堂挥彩笔”,描绘出一幅诗人在高堂上挥动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