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text 游北固 其二 地接三茅岭,江迎子胥涛。 注释: - 地:指陆地 - 三茅岭:是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 江:指长江 - 迎:迎接 - 子胥涛:指的是长江中的子胥波 译文: 在陆地上,可以遥望到三茅岭;在江面上,可以看到长江中子胥波的浪花拍打。 赏析: 李德裕的《游北固(其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 南窜途中感愤(一作“初到天涯”。) 十五馀年(一作十五年。):指诗人从十五岁开始就离家远行,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车马客:指诗人本人。 崖州:今属广东,地处海南岛。 【赏析】: 此诗为唐宪宗元和五年(800)作者被贬为崖州司马后所作。当时诗人在流放途中,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全诗共四句,首句“十五年”概括了诗人被贬的时间,次句写自己无亲人送别,第三句写路途遥远
赠甘露寺僧道行 【注释】: - 削圆方:制作得圆而方。 - 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 - 漆却断纹:指涂上漆使琴上的裂痕不再明显。 【译文】: 送给你一把削圆而方正、漆过且无裂痕的竹子手杖,还有一把经过打磨的古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甘露寺僧人道行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亲手制作的竹杖和古琴,表达了对道行的关心和敬意。竹杖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古琴则是文人雅士常用的乐器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写山中猿的习性和动作,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两句,写景。“钓濑水”,指钓鱼溪流,“涟漪”指水面波纹。“富春山”,指浙江富春江两岸的群山。“合沓”,重叠、聚集。这两句写清幽的山水环境,为下文写猿鸣作铺垫。“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这两句写猿鸣之状。“猿鸣”即猿啼。“松上”“谷中”,点明地点。“夜猿”二字,表明是夜晚时分。“清响合”三字
【注释】 游北固:泛指游历。 南山:指山名,即南陵。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 寂历:安静的样子。 风飙发:风力很大的样子。 青崖:青色的崖壁。 吐明月:吐出明亮的月光。 【赏析】 “南山寂历风飙发”,首句写景,描写了山静夜深的景象。“寂历”是安静、寂静的意思。这一句写山在夜晚很静,好像没有一点声音。“风飙发”,意思是风很大,像狂飙一样吹来。这里把风和山结合了起来,写出了风的猛烈和山的雄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重台莲赋》,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美感。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 第一句:“吴山秀兮烟景媚” - 注释: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的山峦美丽,景色如画,宛如仙境般迷人。 - 赏析:开篇以吴地的山水之美勾画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里的“秀”字既表现了山水的自然美,也隐含了对淑女的赞美。 第二句:“因淑女兮感斯瑞” - 注释
【赏析】 此篇写秋夜山中所见景物,以及诗人在幽寂的山水中的感受和心情。诗中以“君不见”开头,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检经求绿字,凭酒借红颜”,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寻访古籍,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颔联“君不见秋山寂历风飙歇,半夜青崖吐明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葳蕤散绶轻风里,若衔若垂何可拟”,大意是:它那细腰长颈在轻风中摇曳着,像要飞起来似的。它时而高耸,时而垂下,又怎能用语言来形容。“葳蕤”,茂盛的样子;“散绶”,指系结的绶带。“轻风里”,形容随风摇曳的样子。“衔”,吞食;“若垂”,下垂貌。“何可拟”,如何能形容得出来。据此概括诗意,作答即可。 【答案】 ①葳蕤:茂密的样子。②散绶:系结的绶带。③轻风里
【注释】 轻烟冒炉峰:轻烟从炉峰冒出。轻烟,形容烟雾非常细微;冒,指冒出;炉峰,指庐山的五老峰。 飞流洒星湾:飞流直下瀑布,像星光洒落。飞流,指瀑布;洒星湾,指星湾瀑布。 【赏析】 此诗写庐山瀑布,起句写轻烟冒炉峰,为瀑布之源;次句写瀑布飞流如洒,为瀑布之势;三句写瀑布之高,为瀑布之奇。全诗描绘了一幅庐山瀑布的壮观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 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自古以来就有这山水风光,今天有几个当太守的。 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近代的两千石俸禄的官吏,都是像毕公一样教化百姓的人。 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丞相大人能够容纳百川,使阴阳和顺。 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像三位贤人这样及时降雨,他们走到哪里,那里就会得到仁德的庇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北固山后有感而作的一首怀古诗。 首联“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