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若衡
诗句释义: 1. 署西始辟草岸多植荪枝物外萧然清闲徐步援笔赏之 2. 绿树浓阴护短墙,何妨枳棘借他乡。 3. 诛茆署后三春暖,剪彩庭前百和香。 4. 月浸楼台浑近水,烟寒橘柚欲肥霜。 5. 凭栏更对新蓂荚,自爱舒徐岁月长。 译文: 在官府的西边开始开辟草地,岸边多种植了荪草。置身其中,感觉物外世界是如此清闲宁静。我缓缓地走在路上,拿起笔来欣赏它。 绿色的树木浓郁地覆盖着矮墙
【解析】 三水送家大人之任北雍时十月之望 萧瑟寒风万里程,问衣还苦别离情。 藜灯自是家声旧,璧水如同宦况清。 雪满新丰催去马,花明帝里喜迁莺。 从容匕箸加餐饭,几度临风念远行。 【注释】 ①三水:地名。今四川乐山市,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 ②家声:指家中的声誉和传统。 ③璧水:指朝廷的官职,比喻朝廷的官运亨通。 ④新丰:在陕西长安县东,秦岭南麓,渭河南岸,汉宣帝时曾在此置酒宴群臣。 ⑤帝里
我们根据题目要求,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 岭树燕云此问津 - 岭树:指远处的山峦上树木苍翠。 - 燕云:这里可能指的是北方边塞的景象或氛围,暗喻家大人即将赴任北雍的艰辛和不易。 - 此问津:这里的“问津”有探询、寻求指引的意思,意味着家大人在前往北雍的路上,向人们询问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二句: 朝来菱彩映江滨 - 菱彩:指早晨阳光下,江面上的菱叶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 映江滨
江上和胡先生 萧瑟金飙动苇芦,那堪书剑半长途。 天连浊浪浮三岛,目断虹桥带五湖。 云白雁来人对酒,花开秋尽客思鲈。 相逢莫漫嗟留滞,异地同声自不孤。 注释:萧瑟的秋风吹动着芦苇,苇丛沙洲,那堪承受我半途跋涉的艰辛。天连着浑浊的波浪,浮动着三个小岛,视线被隔断了,只能看见虹桥一带的湖水,还有那美丽的西湖景色。云白时大雁飞来和我喝酒,花儿盛开,但秋天已经快过去了,客人们还在思念着家乡的鲈鱼
【注释】1.旅次:在旅途中停留。2.朔风:北风。3.菰芦:一种水生植物,也写作“蔱”。4.楚水:指长江下游的一段,因地在战国时为楚国所有而得名。5.吴山:即江苏的苏州、浙江的杭州一带的山脉。6.十载:十年。7.梦寐:做梦。8.江湖:这里泛指南方的江河湖海。 【译文】北风吹断雁阵,菰芦丛中的水道已不相通;遥问楚地的山水,不知西归之路在何方?十年间历尽烟霜,梦里依稀犹记当年剑客行。
绿树浓阴护短墙,何妨枳棘借他乡。 诛茆署后三春暖,剪彩庭前百和香。 月浸楼台浑近水,烟寒橘柚欲肥霜。 凭栏更对新蓂荚,自爱舒徐岁月长
岭树燕云此问津,朝来菱彩映江滨。 澄清更为忧时急,湛露今承宠命新。 虎观谈经环礼乐,彤墀鸣佩曳星辰。 匆匆计日长安近,正喜银幡赐侍臣
萧瑟金飙动苇芦,那堪书剑半长途。 天连浊浪浮三岛,目断虹桥带五湖。 云白雁来人对酒,花开秋尽客思鲈。 相逢莫漫嗟留滞,异地同声自不孤
梁若衡,字简臣,一字包山。 顺德人。 亭表子。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一六四〇)特赐进士。 授永福令,以忧归。 迁左州知州,不赴。 清兵下广州,与陈子壮谋举兵,事泄,被执死。 乾隆中赐谥“节悯”。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生卒年:?-
梁若衡,字简臣,一字包山。 顺德人。 亭表子。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一六四〇)特赐进士。 授永福令,以忧归。 迁左州知州,不赴。 清兵下广州,与陈子壮谋举兵,事泄,被执死。 乾隆中赐谥“节悯”。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