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
【注释】 春尽:春天过去了。 草阁:指茅屋。垂帘:放下帘子,表示不在家。昼掩扉:日间也闭门。客来知我(我):客人来时知道我出门少。知:知晓;知道。稀:稀少,难得。鸟鸣淡:鸟儿叫声很轻微,因为天已晚。人:作者自指。相对:互相对视。花落方知春已归:花儿凋落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在暮春时节闭门谢客,以避春光,表现了他对春光的珍重之情。 开头两句“草阁垂帘昼掩扉
雨中闻云溪不在 灯火幽窗拟对谈,十年不到二龙潭。 白云吹作山前雨,应报高僧不在庵。 注释与赏析: - 译文:在雨中,我听闻云溪不再,于是在昏暗的窗户旁设想着与他进行对话,但已经过去了十年,未曾踏足二龙潭。当白云飘散成细雨时,仿佛是大自然的提醒,告诉高僧已经不再居住于他的寺庙之中。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雨景的描绘和对往昔回忆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霜落 霜降,江面被一层薄薄的白霜覆盖,整个夜晚都沉浸在清冷的秋意之中。 霜落清江一夜秋,觉来明月满江楼。 清晨醒来,抬头只见一轮皓月当空,洒下的银辉照亮了江面。 霜落清江一夜秋,觉来明月满江楼。 这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明月几时有”。 夜半酒醒人散后,花上鸟啼空自愁。 酒醒之后,人们纷纷离去,只留下孤独的身影在花下徘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霜降后的秋天景色
【注释】 新居:新盖的居所。 雪拥闲门尽未除:大雪堆积在门口,还没打扫干净。 小斋人道似禅居:我住的小斋就像禅宗的居处一样。 年来日历无多事:近年来没有多少事务。 只有求方与借书:只是寻求书籍和向别人请教。 【赏析】 这是一首自谦诗。作者说自己新近搬进一座小屋,但屋外大雪纷飞,堆满了门前,而自己却无暇打扫。他住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但这里却像禅宗的清静场所一样。由于没有太多的事情
【注释】 东风吹落战尘沙:春风刮落了战场上的沙尘。 梦想西湖处士家:想象着在西湖边的隐士人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只怕春天的景色会减少。 此心元不为梅花:我的本心并不因为看到梅花而改变,我本就喜欢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于作者隐居杭州期间。诗中以“东风吹落战尘沙”一句起势,用“梦回”点题,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闹市,却常怀念西湖之景;后三句则表达了自己虽身处江南,但并不为这美好的春光所动
注释: 在溪边坐了很久,苍苔被踩的有痕迹了,我拿起手杖随着水流来到一片轻阴之地。 松风讨厌滩声太响,云影随山色移动而变换位置。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溪边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 首句“溪上坐久苍苔如见侵”,描绘出诗人在溪边坐了很久,苍苔被踩的痕迹已经非常明显的情景。这种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长时间坐在溪边的状态。 次句“携筇随水就轻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西郊 偶因访客出西城,一色寒芜满意平。 行过溪桥尝脚力,招来野老问山名。 译文: 偶然因访客而走出西城,看到一片荒凉的草地,心中感到满意。经过溪桥时,尝试了一下走路,被一个年长的村民邀请去询问山上的名字。 注释: - 偶因访客出西城:偶尔因为访客而走出了西城。 - 一色寒芜满意平:一片荒凉的草地,我心中感到满意。 - 行过溪桥尝脚力:经过溪桥时,尝试了一下走路。 - 招来野老问山名
寒食道中 簪花楚楚归宁女,荷锸纷纷上冢人。 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 注释: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诗句描绘了一幅寒食节时,女子戴着花冠、提着锄头上山扫墓的生动画面。"簪花"指的是女子头上插着鲜花,"楚楚"形容女子打扮得很美。"荷锸"则是指扛着锄头的人。"上冢"是去墓地扫墓的意思。"万古"表示时间久远,"人生意在"则意味着人们的心意依然存在。"桃李"比喻男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山家”,即山村人家。首句描写山中人家的宁静生活;第二句写诗人醉后骑马出山,来到溪口,只见满地落花,不由感叹:这是多么美丽的山村啊!第三句写溪口的儿童看见诗人骑着马走来,都跑到溪边迎候,他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丽景色。第四句写诗人骑马到溪口后,看到鹊在先飞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声,这里指听到夜幕降临时传来的号角声。 人间无物比悠扬:人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得上号角声的悠扬动听。 谁道一声随夜长:谁说号角声会随着夜晚的延长而变得更加悠扬呢? 馀哀到晓无寻处:剩下的哀伤在早晨到来时已经无处寻找了。 吹作南湖十里霜:号角声吹得就像南湖上的霜一样寒冷刺骨。 赏析: 这首诗以夜幕降临时的号角声为背景,通过对号角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