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鉴赏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句翻译,理解诗句意思;然后把握诗意,结合诗中标题和注解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赏析诗句的炼字以及在手法及艺术效果方面的表现。 首句“三月未登山”的意思是“三月份还未登高”,说明诗人此时并未登山,这既与前文“春来三月未登山”相呼应,也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注解】 题宋起周扇:题写在宋代周起的扇面上。 马头花雾扑春衣:马头上的花雾扑满春风中的衣服。 马尾青山步步随:马尾巴上的山形图案步步跟随。 归去奚童莫催促:回去时不要催请童子,让他不要着急。 先生得意正吟诗:先生(指诗人)高兴得正在吟诵诗歌。 【赏析】 这首诗以“起周”的扇子为主题,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首句“马头花雾扑春衣”
阮庄为张信夫题 张郎别墅阮郎琴,千载风流此会心。 认得湖山佳绝处,绿杨窣地草堂深。 注释译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耒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人通过描绘张郎在别墅中弹奏阮琴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才情与风采。接着,他感叹自己的才华横溢,如同千年流传下来的风流人物一样,能够在此时此地与友人相聚、共鸣。 诗人又以“认得湖山佳绝处”来表达他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他认为家乡的山水之美
【注释】节物:节日里的事物。相催:相互催促。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指时间过得快。御筵:皇帝宴席。彩丝:彩色丝带,古代用以系结或装饰。燕:宴饮。两宫:指皇后和妃子们。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皇宫中举行宴会的情景。前两句写节令,后两句写宴席。诗的前两句是说,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这年头儿,皇帝、群臣都忙着参加午宴。第三句写宴会上的事,皇帝还没有来得及亲自为臣子们祝酒,就先自端起酒杯
【注释】 贾:指贾公彦,唐代学者。董:指董逌,宋代学者。春风:喻指时事。欹枕:斜靠枕头。百舌:即杜鹃,又名布谷鸟、子规鸟。春天鸣叫,声如“不如归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作。诗的开头两句,以梦为媒介,通过梦境描写了诗人与贾、董二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贾、董两位才士的仰慕和尊敬。接着四句,诗人又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易逝,自己已老迈不堪。最后两句
诗句原文: 青衫拟著慰亲颜,已著青衫卒未闲。 他日三公真不换,鸳鸯湖上彩舟还。 注释解释: - 青衫:古代官员的官服颜色,常用来象征地位与责任。 - 拟著:计划着或准备着的意思。 - 慰亲颜:安慰父母。 - 三公:古代对高级官员的一种尊称,泛指高级官员。 - 彩舟还:彩色的船只归来,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事物的归来或成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为父母准备衣服时的情景
【注释】 圣代:圣明之世。侧生:指不正当途径而得官的人。上雕鞍:指骑马打猎,驰骋游乐之事。君谟:指司马温公,北宋名臣、史学家。南风:借指南方和煦的风气。 【赏析】 这是作者送许启衷赴任时写的一首诗。许启衷在宋代曾因直言极谏得罪过宰相蔡京,因而被贬到岭南去。诗人对许启衷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希望他能“聊为南风一寄看”即以南方的暖风来寄托自己对他的关切之情
梅竹月横幅 梅花竹子,挂在月亮的画幅上(指画卷)。 罗浮仙子跨青鸾,午夜凌风觐广寒。 罗浮山的仙子骑着青鸾飞翔,夜深时凌风直入广寒宫去朝拜(指嫦娥)。 十二楼中都不寐,大家齐凭玉阑看。 十二楼里的人都睡不着觉,都来一起倚着栏杆观看(指吴刚在月下的砍树)
注释: 澄湖楼阁带重江,云影天光动八窗。仿佛梦中曾一到,棹歌惊起白鸥双。 澄湖:指太湖。 澄湖楼阁带重江:指太湖边的楼阁与远处的长江相连接。 云影天光动八窗:云雾在窗户上的影子和天空中的光亮都映照在楼阁上,使楼阁显得更加美丽。 仿佛梦中曾一到:好像自己已经到达了那里。 棹歌:船桨击水的声音,也泛指南方的歌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澄湖楼阁、云影天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
注释:在乾清前殿夜晚将结束时,万盏蜡烛交相辉映,绚烂的彩云仿佛被点亮。 皇帝传令说明天散灯宴会结束之后,词臣们可以献上一些劝农的文章。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壬戌年(1652)元宵节所作,当时正值清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中描绘了皇宫夜晚灯火辉煌的场景,以及词臣们在元宵节献上劝农文的情景,展现了盛世繁华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