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感事呈所知”,即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赏析;接着要分析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艺术效果。 第一句“竞爱松筠翠”,意思是:大家都喜欢松柏的翠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家都喜欢松柏的翠绿。“竞爱”,都喜爱,竞,争先。 第二句“皆怜桃李芳”,意思是:人人都怜惜桃花李花芳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贻青阳宰: “贻”意为“给予”,“青阳宰”可能是一位地方的县官或者地方政府官员。 2. 徵赋常登限: “徵赋”通常指征收赋税,"常登限"意味着经常被征用。这可能指的是官员需要频繁地处理或征收赋税的任务。 3. 名山管最多: "名山"通常指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或重要的自然景观,"管最多"表示管理或管辖的范围很广。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这位官员负责监管很多有名的山或景点。 4
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空余堤上柳,依旧自垂丝。 注释:在荒野中停船上岸,因为想拜访老朋友的住处。战乱之后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只见到周围都是荆棘和杂草覆盖着的简陋房屋。想询问一些当年的往事,但耕田的人都不知情。只有堤上的柳树,依然随风摇曳。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中的《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的第一首
注释: - 群木方憎雪:众多树木正厌恶着雪,比喻梅花不畏严寒。 - 开花长在先:梅花的花朵开放的时间早于其他花。 - 流莺与舞蝶:流莺和舞蝶都是春天的象征,在这里暗喻春天的到来。 - 不见许因缘:没有见到春天的迹象,可能是因为没有缘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通过对比梅花和其他花朵的特性来赞美梅花的美丽和坚韧。首句“群木方憎雪”表明其他树木正在讨厌雪,暗示了梅花的独特性
壬申年我受命担任淦阳的官职,再经过庐山国学时怀念旧日的朋友。 三十年前同甘共苦,在这座烟雾弥漫的山中点着油灯读书。 读书时灯光昏暗,因为乌云太多;搜句时石头平坦,因苔藓太厚。 我们各自经历宦途的聚散,几次看着同辈人或浮沉。 再次来到这里,物是人非,景物依旧,松树依然挺拔而猿猴仍然啼叫。 注释: 1. 壬申岁:指壬申年。 2. 承命之任:接受任命担任某职。 3. 淦阳:地名,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燕台:指燕地的台城。燕,古地名。多事:事情繁杂。每开颜:常开颜,即常常笑。相许论交淡薄间:彼此结交,感情淡如水。饮兴:饮酒的兴致。共怜芳草岸:一同怜惜那芳草岸边。吟情同爱夕阳山:吟诗的情思,同样热爱着夕阳下的山景。露浓小径蛩声咽:夜已深,露水浓重,蟋蟀叫声也显得有些低沉、哽咽。月冷空庭竹影闲:月光清冷,庭院里稀疏的竹子影子。攀忆甚:思念不已。与君俱是别乡关:我与你一样是离别家乡的人。 赏析:
【注释】 鹤:仙禽。警露精神异,冲天羽翼新:指它振翅高飞,凌空而去。警露,即惊露,形容鹤的羽毛洁白如雪。令威身:传说中的仙人名。令威是汉代神话人物,传说他曾化为大雁南归,后复返故里,故称“归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内寻胡人将毕远游》。此诗写大雁南飞,寄托了诗人自己对朋友远行的祝愿和对友人的期望。 第一句“警露精神异”,描绘了大雁振翅高飞,凌空而去的形象
注释:隔着墙的花颜色很难靠近,花香也很难传进。朱红色的门前挂着金锁,却让怨气无处发泄只能空对着春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宫怨诗,表达了一位宫女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首句“隔墙花”形象地描绘了宫女无法接近皇帝,只能远远地望着他的情景。第二句“颜色尤难近,馨香不易通”则进一步表达了宫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颜色”和“馨香”都暗指了宫女的美丽和贤惠,但却因为身份低微而被皇帝所忽视。第三句“朱门金锁隔
无奈诗魔旦夕生,更堪芳草满长汀。 故人还爽花前约,新月又生江上亭。 庄梦断时灯欲烬,蜀魂啼处酒初醒。 何时得见登龙客,隔却千山万仞青。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无奈诗魔旦夕生,更堪芳草满长汀 - 解析:“诗魔”是诗人对自身创作的自嘲,形容诗歌创作时如魔一般难以自控。“旦夕生”意味着诗歌的创作似乎随时都在发生,不可预测。“芳草满长汀”描绘了春日景色,芳草覆盖着河岸,生机勃勃
剑客 恩酬期必报,岂是辄轻生。 神剑冲霄去,谁为平不平。 【注释】 剑客:旧时指以卖剑为业或以剑自命的人。 恩酬:报答。 期:希望。 辄:就。 轻生:轻易地赴死。 神剑:神化了的宝剑。 冲霄:冲破天空。 谁为:替谁。 平不平:是否公平合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和命运的思考。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愿轻易放弃。他认为,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