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积雨》。 诗句释义: 1. 坞中积雨藓痕青,门外流泉枕上听。 - 坞(wù)中:山坞里 - 积雨:长时间的降雨 - 藓痕青:苔藓覆盖的痕迹呈现出青绿色 - 门外流泉:指从外面流入庭院的泉水 - 枕上听:在枕头上聆听 2. 汉客年华消渴病,越人生事养鱼经。 - 汉客:汉代人 - 消渴病:一种古代的疾病,表现为口渴 - 越人生事:指在越地生活的经验 - 养鱼经
嘉禾道中 青帆一片水浮空,百里关河半日风。 何事当年隔疆埸,吴樯越舰鸟声中。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青帆一片水浮空:描述的是江面上的一艘帆船,它的船帆是青色的,随着波浪飘动,仿佛漂浮在水面上。这里通过“青帆”和“水浮空”的描绘,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江水的流动和帆船的轻盈。 - 百里关河半日风:这里的“关河”指的是长江。诗人描述了从长江边开始,沿着河流行驶了大约一百里的距离
【注释】 上封林处:指南岳衡山的上封寺。 高云碍竹冠:高云遮蔽住了竹林顶上的帽子。 晴气:晴朗的气氛。还似雨,形容秋空如雨后一般。 石上:指石上观星。 金磬侧:金磬(jìn)是佛教法器,形似磬而圆者,以铜为之,有柄,其声清越。此指僧人坐在石上敲着金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岳衡山上封寺游览时所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登高望远,云遮竹冠;颔联写秋空如雨,凉意顿生;颈联写石上观星
雪中早渡钱塘 江上冲寒发,伤心岁事凋。 乱山三面雪,孤棹五更潮。 来往换新鬓,寒暄老黑貂。 谁云到家近,翻使旅魂消。 注释: - 江上冲寒发:形容江面上的寒冷气息直冲而来,仿佛江水都能感受到寒气。 - 伤心岁事凋:指因季节变换而心情悲伤。这里的“岁事”指的是一年的时间,而“伤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年华逝去的感慨。 - 乱山三面雪:形容周围的山峦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显得凌乱不堪。 -
夜渡湘水 若为乘夜渡,贪涉此山川。水自三湘合,云知七泽连。蛩声暗秋色,雁语杂寒烟。莫问黄陵庙,门前断客船。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湘水之夜渡过的情景。首句“若为乘夜渡”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急于渡河的心情。第二句“贪涉此山川”,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急于赶路的急切心情。接下来四句,通过对夜晚湘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其中,“水自三湘合,云知七泽连”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诗句释义与赏析 问道祝融东,逢僧是远公。 解读: 1. 问道祝融东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向东方(可能指的是祝融峰)求教的意愿。"祝融"通常是指南方的祝融山,这里可能指代某个著名的山峰或圣地。 2. 逢僧是远公 - 这里的“远公”指的是传说中的高僧慧远,他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这句诗表明诗人在祝融山遇见了这位著名的僧人。 林间孤殿破,石下半潭空。 解读: 1. 林间孤殿破 -
白苎词 秋风起,白露垂。天涯客子夜索衣,箧中惟有江南苎,一片银丝万行泪。 犹是前年暮春寄,寄时不为秋风寒,此夜却同秋月看。 注释: 1. 白苎词:指代写在白苎布上的词。 2. 秋风起:形容秋风来得早。 3. 白露垂:形容露水像白色的丝绸一样下垂。 4. 天涯客子夜索衣:描述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夜晚寻找衣服的场景。 5. 银丝万行泪:形容泪水如银色丝线般细长,每滴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6.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又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此题的注释已经给出了部分诗句的注解,考生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生平来作答。 “寺里藏云气,丹青引客过”,意思是:大慧寺内藏有云雾,丹青绘画引来游人。丹青,即绘画的意思。这句诗描写了寺庙里的自然景色,云雾缭绕,引人入胜,游人如织。 “春山一墙隔,啼鸟四时多”,意思是:春天的时候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都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长游歌激烈,不问岁华非。 - “长游歌激烈”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可能是对远方的向往或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的兴奋。这里的“歌激烈”可能意味着旅途中的歌声或心情的激动。 - “不问岁华非”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态度,即不再去纠结于年华的流逝,而是专注于眼前的旅程和目标。 2. 匕首雪花落,马头霜叶飞。 -
注释:顾懋俭(1456年-1528年)字元发,号东园,明代长州(今江苏吴县)人。 群玉峰在太湖洞庭山西北。 青墩镇,在吴县北。 一片霞:指云气。 莲花是佛家语。 可怜不得同船采莲的美人儿共赏荷花,今夜只有明月陪伴我独对青墩月色。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漫游江南时。他来到青墩镇,看到湖中美丽的荷花,不禁想起“莲”与“怜”谐音。因此他想到自己没有机会与心爱的女子一起游赏这美丽的花丛。最后两句以景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