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高林叶亦落,何况于蒿莱。 怪尔岭头菊,迎霜尚未开。 注释与赏析: - 高林叶亦落:描述了即使是高大树木的叶子也在秋天落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规律。 - 何况于蒿莱:进一步对比了自然中更为普通的植物(蒿莱)也在落叶,突出了秋天的普遍特征。 - 怪尔岭头菊:用“怪”字表现出对菊花在霜降时还未开放状态的惊讶或不解。 - 迎霜尚未开:点明了菊花依然保持着春天的颜色,而没有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凋零
秋园杂兴 其六 为问南归雁,徘徊恋稻梁。寒云几千里,何日到江乡。 注释解释: - 为问南归雁:询问从南方飞回的鸿雁。 - 徘徊恋稻梁:形容雁群因思念故乡而徘徊不前。 - 寒云几千里:形容雁飞行的路程遥远。 - 何日到江乡:询问何时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河流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迁徙鸟类的深深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情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南归与北来的大雁
【注释】 1.杂兴:随意写就的诗篇。此诗是作者在农忙季节写的一组诗,每句一韵,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七首。 2.种麦:泛指耕种庄稼。 3.此时节:指秋收时节。 4.阅耕:察看、耕作。 5.田:田地,即田野。 6.衰年:年老体衰的时候。 7.筋力少:力气小。 8.惟:只是。 9.执:拿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丰收季节,到田间视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并体验收割劳作之苦,表现其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注释】 甫:刚。百事:指世上一切。从教:任凭。日晷(ɡuǐ):古代一种测日影的计时仪器。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权贵们的不满,次联写自己看破世事、安于现状,最后用“白发”、“茅檐”等形象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生老病死是佛家认为的苦痛,宋人又借此讥讽权贵。 现在反过来说成是四绝句,第四首是: 回归去才是便宜,蒙庄愤世词。 人生如昼夜一样,道理无须推究
宿凌云寺二绝句其一 赏析古韵中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 1. 系马夕阳边,山僧讶客至。 - 诗句释义:诗人将马系于夕阳之下,山中的僧人对这位不期而到的客人感到惊讶。 - 关键词注释:夕阳、系马、山僧、讶客至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色彩的画面,夕阳下的一匹马显得格外醒目,而山中的僧人则显得有些惊讶,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2. 门开古殿秋,云是凌云寺。 - 诗句释义
【注释】秋园杂兴:指作者在秋天的园中所见所感而写的一组诗。向晚,傍晚时分。蛩(qióng)声,蟋蟀叫声。凄凄,凄凉悲切的样子。篱落,指篱笆和栅栏,这里指庭院。钧天,天宫,神话中天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以“醉”字为题,点明诗人当时的心情状态。首句写傍晚时分,秋虫鸣叫,声音混杂在一起,凄凉悲切,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次句写自己正醉卧在篱下,仿佛听到天上的声音,魂梦萦绕;第三句用“方醉”二字
秋园杂兴 其八 结草为庐舍,人称安乐窝。 秋风满天地,将柰此中何。 注释:用草根来建一个简陋的屋子,人们都称它为安乐窝。秋风遍布天地,可叹这地方怎么还能住下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身处荒僻之地的无奈和悲凉之情。首句“结草为庐舍”描绘了一幅简陋而舒适的画面,让人感到温馨和宁静。然而,当秋风起时,一切都变得凄凉和寂寞。第二句“人称安乐窝”,虽然这里的“安乐窝”可能并非真正的舒适之所
野寺一僧住,朔风万里来。 敌营犹未徙,猎火照边台。 注释:在野外的一座小寺庙中,有一个僧人居住着。凛冽的北风从万里之遥吹来。敌军的营地还没有移动,猎人们在夜晚点燃篝火照亮边疆的山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夜晚的画面。首句“野寺一僧住”设定了场景,即一个位于野外的小寺庙,其中有一位僧人。第二句“朔风万里来”,则描述了寒冷的北风如何从遥远的北方吹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氛围
注释:我没见过安期的枣,也没见过邵氏的瓜。岭上的桃刚刚熟透,香气逼人,仿佛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秋园杂兴》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十一首。此诗描写岭南秋日景色,意境高远,清丽雅致。 “不见安期枣,已无邵氏瓜”意思是说,我没有见过安期枣,也没见有邵氏瓜。两句中“不见”和“已无”都是没有的意思,但一个表示否定过去,一个表示否定现在;“安期枣”、“邵氏瓜”都是传说中的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