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是便宜,蒙庄愤世词。
人生如昼夜,此理不须推。
生老病死是佛家认为的苦痛,宋人又借此讥讽权贵。
现在反过来说成是四绝句,第四首是:
回归去才是便宜,蒙庄愤世词。
人生如昼夜一样,道理无须推究。
归去是便宜,蒙庄愤世词。
人生如昼夜,此理不须推。
生老病死是佛家认为的苦痛,宋人又借此讥讽权贵。
现在反过来说成是四绝句,第四首是:
回归去才是便宜,蒙庄愤世词。
人生如昼夜一样,道理无须推究。
《八月初八日饮刘参戎对月亭》是明代诗人杨巍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亭静之夜的美景以及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下面将逐句进行赏析: 1. 诗句解读: - 亭静月娟娟:“亭静”形容环境宁静,没有喧嚣,给人以平和的感觉;“月娟娟”则指月亮明亮而美好,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受。这里的“静”字还暗示了时间的静止
宿太安驿 长路客心倦,悬崖暮景斜。 壑深云并黑,夜久月初华。 短烛啼山鬼,高风动塞笳。 王城知渐近,犹自梦烟霞。 注释: 1. 长路客心倦:长途旅行的游子,内心感到疲惫。 2. 悬崖暮景斜:傍晚时分的景色,悬崖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倾斜。 3. 壑深云并黑:深深的山谷里,云雾弥漫,天色变得暗淡。 4. 夜久月初华:夜晚漫长,但月亮的光芒逐渐出现。 5. 短烛啼山鬼:用短小的蜡烛照亮
雪后风兼起,山空路转寒。 岂堪多病体,犹未歇征鞍。 下驿灯来少,盘河夕渡难。 海乡茅屋在,高卧羡袁安。 我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人简介:杨巍(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号东里,明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以豪迈激昂为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句原文与注释: - “雪后风兼起,山空路转寒。” ——
【注释】 盘陀:指曲折。次韵二首:第二首诗的韵脚与第一首诗相同。岁晚犹行役(yīn),犹:还。年老体衰,还奔波在外当官。带雪高:山道上积雪很高,路难行走。双鬓改:两鬓已斑白。国计: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此心劳:此心牵挂着国家的事。暗涧冰冲断:涧中暗处冰层被冲断了。危峰天植牢:危崖上长出了牢固的树木。今宵应不寐,霜月满亭皋(gāo):今夜应当睡不着觉,因为月光皎洁,照在亭台上。 【赏析】
【注释】 役役:奔波不停的样子。怜:怜悯,同情。役役:指劳苦奔波。 驱车(qūchē):驾车出行。西复东:从西往东走。 客心:旅居异乡的游子之心。塞草:荒凉的地方生长的杂草。 世事:世间的一切事物。入:进入。秋风:比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簿书:官府文书。倦:疲倦。 只应:只应该。沧海:大海。 高坐:端坐在上。学渔翁:像渔翁一样悠闲自在地生活。渔翁:在《庄子·刻意》中,有一则故事
注释: 怅望空垂泪,淹留岂为官。 君亲情独苦,去住意俱难。 野阔山云暮,风高塞草寒。 几时拜家庆,莱彩一承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塞上的孤寂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作。 1. “怅望空垂泪” - "怅望":形容作者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惆怅。 - "空垂泪":指泪水不自觉地流下。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 “淹留岂为官” - "淹留":长时间停留在某地
注释: 行板桥山中:在行板桥山的山中行走。 霜崖出野馆:白色的山崖从野外的馆舍中露出来。 苔径入松云:长满苔藓的小径通向松树和云雾之中。 峦气晴还湿:山峰的气息在晴朗的天气下仍然湿润。 水声断复闻:水流的声音时断时续,又再次传来。 隐居惟此好:只有隐居在这里最好。 讵敢负明君:岂敢辜负贤明的君主。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行板桥山中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的是诗人登山途中的景象
武乡 万壑斜阳里,寥寥一县楼。 所经多乱石,几处是平畴。 甲岭雪长在,漳河冻不流。 民生困已极,那忍更徵求。 注释: 武乡:指武乡县。 万壑:无数的山间壑谷。斜阳:夕阳,这里指黄昏。 寥寥:空荡,这里指荒凉。 县楼:县衙的楼房。 所经:经过的道路。 多乱石:有许多石头。 几处:几个地方。 平畴:平坦的原野。 甲岭:指太行山的主峰之一,位于今山西省壶关县境内。 雪长在:山上的积雪常年不化。 漳河
过鹞子峪 十里松间路,松声杂鸟声。 山云多变态,野水自纵横。 古木题诗坐,悬崖下马行。 可怜幽绝处,只是近边城。 【注释】: - 过鹞子峪:通过鹞子峪的旅程 - 十里松间路:在松树之间走了十里路 - 松声杂鸟声:松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加上鸟叫,形成美妙的自然声音 - 山云多变态:山上的云彩变化无常 - 野水自纵横:野外的水流动自如 - 古木题诗坐:古代的树木上刻有诗歌 - 悬崖下马行
【注释】 窈窈:幽深的样子。 山边寺:山边的寺庙。 青青:青翠茂盛的样子。 虚寂:空虚寂静。 翻动:搅扰。 晋城:指太原,古称晋阳。 云愁:形容云彩低垂,像人一样愁容满面。 前途知己少:前程中知心的人很少。 高吟:高声吟咏。 【赏析】 这是一首留别诗,写送别之情。诗人在松林山边送别众友,心中不免惆怅、忧伤,于是写下了这首留别诗。首联“窈窈山边寺,青青松树林”,写山边寺和松树林的景色
【注释】 杂兴:即“即事”。 晚岁:晚年。 习禅寂:学佛修禅而达到心静的境界。 已:已经。 无:没有。 世上情:世俗的感情。 如何:哪里。 深夜里:深夜时分。 犹自:还、却。 感:感触。 声:声音,指秋虫鸣叫的声音。 【译文】 在晚年学佛修行到了一个宁静的境地,对尘世间的名利看得很淡,所以没有什么世俗的情感。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仍然会听到那蟋蟀的叫声,心里不禁生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秋园杂兴其二》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天心元不动,寒暑自推移:天心始终不变,四季的变迁自有其自然的规律。 2. 独爱陶家酒,绝无宋玉悲:只喜爱陶渊明的酒,没有因悲伤而哭泣的情感。 关键词注释 - 寒暑:指季节更替,即春秋、冬夏等气候变换。 - 陶家酒:指的是陶渊明的酒,这里代指一种清雅高洁的饮酒风格。 - 宋玉悲
高林叶亦落,何况于蒿莱。 怪尔岭头菊,迎霜尚未开。 注释与赏析: - 高林叶亦落:描述了即使是高大树木的叶子也在秋天落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规律。 - 何况于蒿莱:进一步对比了自然中更为普通的植物(蒿莱)也在落叶,突出了秋天的普遍特征。 - 怪尔岭头菊:用“怪”字表现出对菊花在霜降时还未开放状态的惊讶或不解。 - 迎霜尚未开:点明了菊花依然保持着春天的颜色,而没有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凋零
生老病死,佛家视为四苦;宋时有人讽刺权贵,现在反其道而行之,以四绝句为题。第三首: 南北罢驱驰,闭门高卧时。 不生又不灭,惟有达摩知。 注释:南北罢驱驰,指的是南北战争结束,不再需要驱驰征战,可以安心在家休养生息,享受宁静的时光。闭门高卧时,指的是隐居在家,闭门不出,安享清福。不生亦不灭,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不生不灭”的概念,即生死轮回,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惟有达摩知
【注释】 甫:刚。百事:指世上一切。从教:任凭。日晷(ɡuǐ):古代一种测日影的计时仪器。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权贵们的不满,次联写自己看破世事、安于现状,最后用“白发”、“茅檐”等形象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注释】无虑复何私:无忧无虑。人皆孩视之:人们都像对待小孩一样看待他。一啼并一笑,犹似未生时:他的哭泣和笑声,都像是还没有出生的孩子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以儿童为题材,通过写一个婴儿的啼哭,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憎恶。 “无虑复何私”,意为无忧无虑又有何私欲?诗人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忧患,而忧患来自世俗的欲望。所以,诗人用“无虑复何私”来表达自己对世俗欲望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