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可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慨,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下面将结合注释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诗句原文与翻译: 1. 峨峨七尺躯 注释:形容人的体格高大。 译文:我那高大的身躯。 赏析:此句通过夸张手法描绘出诗人高大的身材,体现了诗人自信而坚定的态度。 2. 不及薄铜钱 注释:比喻微不足道或不值得一提。 译文:甚至不如铜钱的价值。
【注释】 同苏筑看月:指苏轼与好友同在筑(今江苏无锡)观月。 明月在江南,夜夜看逾好:江南的月亮,每夜都看得分外美好。 今夜照两人,各自伤怀抱:如今有你和我,各怀心事,无法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友情的诗。首句写“明月”在“江南”,次句写“明月”照“我”(即诗人),第三句写“明月”照“君”(即诗人的朋友)。全诗以景起兴,以景结情。前三句写景,后一句抒情;前三句写江南的月色
【注释】 ①夜阁:指夜间的官衙。②爱君(yu)此意:指喜爱你这个人。③盖:遮盖,这里指超越。④古今人:指古代和当代的人。⑤三幅锦: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赏析】 《寄杨三》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赠答诗,通过“夜话、怜锦”等词语,表达了对朋友深厚友情的赞美和向往。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意境高远,富有哲理。 夜阁孤灯话,爱君此意真。可怜三幅锦,盖却古今人。
【注释】 寄黄子:写给黄子(作者的表弟)的信。 词赋:指辞赋,一种古代文学体裁。 髫年事:指年轻时的事情。 腰间三尺寒:形容腰里挂着剑鞘时冷得像被冰封住一样。 铁函:即铁盒。 无限泪:指无尽的眼泪。 独许:特意让给。 老僧看:指让和尚看。 【赏析】 《赠黄子》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词赋”比喻青年时代的豪迈,以“腰间三尺寒”来表现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而把“无限泪”留给了老僧
注释: 秋吟二首其一 蝉声随落叶,飘堕枕头边。 我心与空际,胡为白昼眠。 译文: 秋天的蝉鸣声伴随着落叶,飘落到我的枕边。 我的心仿佛在广阔的天空中飘荡,为什么在白天睡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秋季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思考。 诗人通过“蝉声随落叶”这一景象,描绘了秋天的气息。蝉鸣声是秋天的标志之一,而落叶则是秋天的象征
【注释】 北里:指长安。北里,是唐代长安城的街坊名。暮归:傍晚归来。 举头:抬头的意思。 别门:别的家门,即作者的住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傍晚归来时的情景。首句“归路不觉远”点明了诗人归来的时间及心境;次句“月出静林峦”写天将黄昏,明月初上,万籁俱寂,只有林峦沐浴在月光之中,烘托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气氛;第三句“举头贪看月,误到别家门”写诗人因沉醉于美景而忘了回家的路,直到走近自己的家时才发现
注释:月光本是公正无私的,但水寺中的我独自欣赏;长安的富贵人家,烧蜡烛就像白天一样明亮。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某寺中独赏月色的情景。首句“月色本无私”,以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水寺孤人得”则写出了诗人独自欣赏月色时的孤独感。第三句“长安富贵家,烧蜡如白日”则描写了长安富贵人家的豪华生活,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不屑一顾。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绝漠:指荒远的沙漠。芳草:指生长在水边的草,这里指边塞。王孙:指贵族公子。那得归:如何能回到故乡。最怜:十分怜惜。双眼泪:指女子的泪和男子的泪。识:知道。为谁挥:为谁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写一对夫妇别离后的痛苦相思之情。 前两句“绝漠无芳草,王孙那得归”,是写景与抒情的结合。“绝漠”点明地点,说明他们离别的地点是边塞。“无芳草”是写景物,也点出他们的生活环境
注释: 千山二首其一: 忆山频得句,到此句全无。 扶杖沿山觅,时闻山鸟呼。 译文: 我常常怀念着山,但是每次想写的时候都没有词儿,只能扶着拐杖沿着山边寻找灵感。 时不时地会听到山中的鸟儿在歌唱,它们好像在欢迎我。 赏析: “忆山频得句,到此句全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他常常怀念着那些美丽的山景和自然风光,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然而当他真正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时
注释: 梦去长不到,梦来应更难。 梦中的离别总是不能到达,而醒来时的相见则更加难以为继。 相逢愁愈惨,不为隔重关。 虽然我们再次相见时,痛苦和悲伤会加剧,但我们不会因为重重的阻隔而无法相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春夜怀耳叔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梦去长不到”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反差,诗人在梦中无法见到亲人,而醒来后更感到亲人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