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可
``` 谁把燕支染白云,桃花流水日纷纷。 秪疑古寺颓垣下,犹压当年蛱蝶裙。 注释:是谁在用燕支颜料染白云般的天空?桃花溪边流水,阳光洒落如碎金。只好像怀疑一样,在古寺的废墟之下,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蝴蝶飞舞时留下的痕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首句“谁把燕支染白云”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支”与“白云”相比,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注释:枕中藏着的诗篇,在暗室中发出惊雷般的响声。 梦见自己长年把持着这些诗篇,恐怕蛟龙会攫取它们。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珍视之情的诗。诗人将枕中百十篇诗比作暗室生霹雳,形象地描绘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激情与力量。同时,梦见自己长年把持着这些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坚守。最后一句,“恐蛟龙攫”,则揭示了诗人对可能丧失诗歌创作的担忧与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怜儿不觉鬓毛残,几度音来泪未干。 怜子不感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白发已染双鬓斑斑。 几度回望,耳畔传来的音符依旧如初,然而泪水已将那熟悉的旋律洗刷干净,留下无尽的哀愁。 怀里有香头有雪,灯花应照海波寒。 怀中抱的不仅是香囊,还有那洁白无瑕的雪,它们在灯光下闪烁,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美丽而神秘。 而手中的灯笼,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这寒冷的夜晚,它为人们带来一丝温暖
不嫌粗粝分僧钵,竹院过寻日日闲。 更欲论诗情未慊,几回骑马入深山。 - 诗句释义: 1. “不嫌粗粝分僧钵”:意指王令公并不因自己的粗劣而嫌弃,乐于与大家分享食物。 2. “竹院过寻日日闲”:形容王令公常在竹林中寻找宁静,享受每日的闲适时光。 3. “更欲论诗情未慊”: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讨论诗歌情感,但内心仍有所不满。 4. “几回骑马入深山”:诗人多次骑马进入深山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注释:在最高的山顶上建造房屋,山高云彩更加悠闲。回头看看自己的住所,仍然觉得在人间。 赏析:诗人以“最高顶”和“闲”字来表现他居住的地方地势高峻,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注释】 清且闲:清静,闲适。 寒雪:指冬天的雪花。 除却:除去。 行踪:踪迹。 麋鹿:指野兽或鹿,这里借指山中的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山中过着清静、闲适的生活,冬天来了就欣赏着飘舞的雪花。他不去追逐什么,不去寻找什么,也不去惊动山林中的动物。“除却自行踪,并无麋鹿迹”,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清高志趣
闻赤公扶病登山有怀二绝·其一 自笑居山懒入山,山花山鸟任闲闲。 输君抱病仍扶杖,历尽溪流第几湾。 注释与赏析 - 诗的作者是明·释函可,表达了对友人赤公因病爬山的同情和鼓励。 - “自笑居山懒入山”:诗人自嘲自己虽然居住在山上,却并不爱去深入探寻山林之美。 - “山花山鸟任闲闲”:这里的“山花”指的是山中的各种野花,而“山鸟”则指山中的小鸟
【诗句释义】 云散鹤飞何所止:云散,即“云开”的谐音,表示云散去;鹤飞,即“鹤飞去”的谐音,表示鹤飞走。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空寂、超脱的境界。 殿台散木长横枝:殿台,即殿台山,位于金塔山附近;散木,指寺庙中的树木,长横枝,指树梢向四周伸展。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树木繁茂,枝条横展。 闲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闲寻,即闲游;经行处,指曾经走过的地方。荒草,指长满杂草的地方。半截碑
谢江南诸友寄笔墨 肯怯层冰骨已残,独愁破砚泪难干。 凭君寄我如椽管,写尽天山百丈寒。 译文: 我本不害怕严寒的冬天,但我担心这寒冷已使笔锋冻僵;只有忧愁时,才觉得砚水冷得无法下墨。你一定要将这支如椽大笔送到我这里,我将用它书写出那连绵不断的天山之寒。 注释: 1. 肯怯层冰:不害怕严寒的冬天。 2. 独愁破砚泪难干:只有忧愁时,才觉得砚水冷得无法下墨。 3. 凭君寄我如椽管
【注释】 愁生白日:愁绪萦绕在白日里。恨馀晖:恨余晖之不照人。夜夜披霜舞:夜夜都披着霜花,舞动彩衣。莫道梦归全不当:不要说梦见回家就不当回事了。近庭闱:靠近庭院的门户。指家宅、家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以“愁生白日”起兴,点明题旨。接着用“夜夜披霜舞”形容其思念之深,以及“梦归”之难。最后以“一年一半近庭闱”作结,既写出了友人离家的时间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