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生白日恨馀晖,夜夜披霜舞彩衣。
莫道梦归全不当,一年一半近庭闱。
【注释】
愁生白日:愁绪萦绕在白日里。恨馀晖:恨余晖之不照人。夜夜披霜舞:夜夜都披着霜花,舞动彩衣。莫道梦归全不当:不要说梦见回家就不当回事了。近庭闱:靠近庭院的门户。指家宅、家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以“愁生白日”起兴,点明题旨。接着用“夜夜披霜舞”形容其思念之深,以及“梦归”之难。最后以“一年一半近庭闱”作结,既写出了友人离家的时间之长,又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愁生白日恨馀晖,夜夜披霜舞彩衣。
莫道梦归全不当,一年一半近庭闱。
【注释】
愁生白日:愁绪萦绕在白日里。恨馀晖:恨余晖之不照人。夜夜披霜舞:夜夜都披着霜花,舞动彩衣。莫道梦归全不当:不要说梦见回家就不当回事了。近庭闱:靠近庭院的门户。指家宅、家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以“愁生白日”起兴,点明题旨。接着用“夜夜披霜舞”形容其思念之深,以及“梦归”之难。最后以“一年一半近庭闱”作结,既写出了友人离家的时间之长,又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不嫌粗粝分僧钵,竹院过寻日日闲。 更欲论诗情未慊,几回骑马入深山。 - 诗句释义: 1. “不嫌粗粝分僧钵”:意指王令公并不因自己的粗劣而嫌弃,乐于与大家分享食物。 2. “竹院过寻日日闲”:形容王令公常在竹林中寻找宁静,享受每日的闲适时光。 3. “更欲论诗情未慊”: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讨论诗歌情感,但内心仍有所不满。 4. “几回骑马入深山”:诗人多次骑马进入深山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怜儿不觉鬓毛残,几度音来泪未干。 怜子不感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白发已染双鬓斑斑。 几度回望,耳畔传来的音符依旧如初,然而泪水已将那熟悉的旋律洗刷干净,留下无尽的哀愁。 怀里有香头有雪,灯花应照海波寒。 怀中抱的不仅是香囊,还有那洁白无瑕的雪,它们在灯光下闪烁,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美丽而神秘。 而手中的灯笼,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这寒冷的夜晚,它为人们带来一丝温暖
谢江南诸友寄笔墨 肯怯层冰骨已残,独愁破砚泪难干。 凭君寄我如椽管,写尽天山百丈寒。 译文: 我本不害怕严寒的冬天,但我担心这寒冷已使笔锋冻僵;只有忧愁时,才觉得砚水冷得无法下墨。你一定要将这支如椽大笔送到我这里,我将用它书写出那连绵不断的天山之寒。 注释: 1. 肯怯层冰:不害怕严寒的冬天。 2. 独愁破砚泪难干:只有忧愁时,才觉得砚水冷得无法下墨。 3. 凭君寄我如椽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平生作戏几逢场: - 释义:我一生中喜欢玩乐,但很少真正投入。 - 赏析: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然热爱娱乐活动,但实际上很少能深入其中的情感。 2. 每笑河流尽日忙: - 释义:我常常笑着看着河流,看到它整天忙碌不停。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景象,河水不断地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息。 3. 最是云闲闲不住: - 释义
``` 谁把燕支染白云,桃花流水日纷纷。 秪疑古寺颓垣下,犹压当年蛱蝶裙。 注释:是谁在用燕支颜料染白云般的天空?桃花溪边流水,阳光洒落如碎金。只好像怀疑一样,在古寺的废墟之下,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蝴蝶飞舞时留下的痕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首句“谁把燕支染白云”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支”与“白云”相比,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注释】 扫石焚香:指在石上燃起熏香的火。只待君:指等待你的到来。满溪流水共云:像云彩一样的流水漫过溪流。涧门:山间水沟。纤纤:形容手指纤细。 【赏析】 《千山寄诸子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自己独处幽居时所思之情与景,表现了诗人孤寂、清静的心境。 首句点明诗人独自隐居的环境和心境。“扫”,即清扫;“石”,“指山间的石壁”;“焚香”,“指点燃熏香”。诗人在石壁上燃起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