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送龙紫海侍御之秦二首》是明代诗人邹元标所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第一首为《送龙紫海侍御之秦二首·其一》: ``` 秦川自古帝王州,此日乘骢亦壮游。 莫道匈奴今远避,黄沙莽莽使人愁。 ``` 译文: 自古以来,秦川就是历代帝王的州地,今日你骑着骢马出游也颇为壮观。不必说匈奴已经远离这里,但黄沙茫茫让人心生忧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川的壮丽和对匈奴的担忧
【注释】 偶吟:偶然吟诵。 流水:比喻人的清白高洁。 何曾:从来、不曾。 物争:与物争斗。 造物:指自然界的造化,这里借指命运。 忌:厌恶,憎恨。 闲观:闲暇地观赏。 世态:世间的风气和事态,指人间冷暖荣辱。 心如水:比喻心境宁静如水。 几:几乎,将近。 为:成为。 浮名:虚名。 误此生:贻误自己的一生。 【赏析】 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流水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之心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在宋代,宋度宗以其精湛的文学创作而著称。他的诗词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思考,《自警二首》正是这样一首体现作者自我警示与反思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收敛精神入太虚: - 诗句释义:意指将心灵收敛到最纯净的状态,进入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 - 关键词注释:太虚指的是虚无缥缈的境界,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2. 终朝兀兀总如愚: - 诗句释义
【注释】: 龙华寺——指龙华寺。龙华寺是明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贵阳市南门外。 谭道处——指谭友夏,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归——返回。 洵(shen)然——形容惊诧的样子。 辄——就。 四绝情见于辞——意思是说,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世事的感慨之情,而不是为了应酬而写的。 时自都匀环归——意思是说,作者此时正在从都匀返回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龙华寺游览后有感而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宝镜”为题,赞美了莲花的清洁高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借物喻人。首句“尘埋宝镜已多年”言此宝镜因被尘封多年而失去了光泽;“一朝光辉彻万千”则说明此宝镜一旦被启用,便光芒四射,普照大地。次句“不是主人勤拂拭”言此宝镜之所以能够重新放出光彩,并非是主人的勤拂拭之功,而是莲花自身所具备的品质。第三、四句又进一步指出,没有莲花自身所具有的清洁高雅之品格
【解析】 “偶吟”意为偶然吟咏。这首诗写诗人对薛夫子的怀念之情。首句点出当年爱薛夫子,次句表明日日焚香告天。三、四句写复性之功,是濂洛心法之秘要,而认为书录是言外之意的诠释。诗用典故,意蕴深远。 【答案】 偶吟 当年我爱薛夫子, 日日焚香可告天。 复性功深濂洛秘, 谁云书录是言诠。 赏析: 《偶吟》是一首七律诗。此诗以偶吟为题。偶吟者,即在偶然中吟咏的意思。诗人早年曾深爱过薛夫子
自警二首 今朝不知明朝事,肯效人间寿者痴。 若要了时即便了,乾坤伶俐几男儿? 注释译文 《自警二首》是宋代诗人宋度宗的诗词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首句“今朝不知明天事”直接点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肯效人间寿者痴”则批评了那些盲目追求长寿的行为。后两句“若要了时即便了,乾坤伶利几男儿?”则表明只有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地面对未来。 赏析
注释: 三月的莺歌和花开的江岸上,龙紫海侍御您独自前行。 大宛的马匹在路旁迎接你,不唱那离别的阳关曲。 白鹭在水边悠然自得,万里之外有你的深情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佳作,它通过描绘江上行送时的自然景色以及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祝福之情。首句"三月莺花江上行",描绘出一幅春天江上行船的优美画面,莺歌花下,江行其上,春意盎然。次句"大宛万马自逢迎"
【注释】 (1)龙华寺:位于贵阳市北,是贵州佛教的四大丛林之一。 (2)谭道处:指谭嗣同,曾为龙华寺僧。 (3)归来不觉:归来时不知不觉地到了。 (4)四绝情见于辞:即四首诗中流露出的感情见于文字。 (5)环归:回旋而归。 (6)王程:指仕途。 (7)移文诮:把“猿鹤”比喻为“文”,讥笑他们不肖。 (8)鉴:鉴戒、警醒。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时作此诗。
注释:我的内心与宇宙有相同的本性,却说金溪是学习禅宗的地方。如果不是先生勤于指点,谁让我的道义日中天。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作者对阳明先生深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首句“吾心宇宙有同然”表明作者的哲学观点和追求与阳明先生相同;第二句“却道金溪是学禅”则表示阳明先生在金溪学习禅宗,这种学习方式让作者感到惊讶。第三句“不是先生勤指点”说明如果没有先生的教导,作者的思想就不会如此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