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漫吟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邹元标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1.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 多病宜逃世:因身患疾病而逃避尘世的纷扰。 - 浮名合敛踪:追逐虚名不如收敛行迹。 - 杜门安偃蹇:闭门不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定。 - 自性本愚慵:本性中自有愚直和懒散,不需刻意追求。 2. 译文与赏析: - 译文: 我因为疾病而需要逃离尘世,那些追逐虚名的人应该收敛自己的踪迹。选择闭门不出
注释: - 吾乡先辈盛流传:吾乡的先辈们,他们的学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 疑信相参苦未坚:对这学说的疑惑与相信相互交织,但始终无法确定其真伪。 - 踏破草鞋无觅处:我走遍了山山水水,寻找真理的踪迹却一无所获。 - 始知吾道有真诠:最终明白我的道路是正确的,我的学说是有真谛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阳明先生学说的诗。诗人以“吾乡先辈盛流传”开篇,表达了他对家乡先辈们的学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赞叹之情
注释:人们怀疑这道理宏大无边,规矩方圆精妙无穷。 效仿天地没有两样事,圆神和方智都归于我们宗门。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王阳明先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首句“人疑此道大圆通”,意思是说人们怀疑这个道理非常圆满无缺,能够包容万物;第二句“规矩方圆妙不穷”,意思是说规矩方圆的法则妙不可言,无穷无尽;第三句“效地法天无两事”,意思是说效仿地法和天道没有两样事,即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
注释: 韩相岭:山名,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何年:多久以前。 共攀跻:共同攀登。 尔我:你我。 投闲意:寄托于山水的闲适之意。 相看路不迷:相互看着方向,就不会迷路。 赏析:《同贺汝定偕诸宋曾二文学登韩相岭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作于唐贞元三年(787),时岑参与韩定洲、宋若思、刘禹锡等同游陕北,登上韩相岭,并写下此诗。韩相岭为陕西延川县东北的一峰岭,海拔2410米
注释:登上讲坛,济济一堂,谈论良知,不露半点锋芒,更不说谁是谁非。抛却了言语这些伎俩,日月星辰千古以来自然明亮。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学者王阳明的《题阳明先生像》,共六首。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句“登坛济济说良知”,意思是在讲坛上,济济一堂,谈论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句“不著丝毫更数谁”
注释: 群贤列圣(众贤)无他语,惟精只此中。 腊底雪消山尽处,柴门夜夜领春风。 赏析: 首句“群贤列圣无他语,惟一惟精只此中。”是说众贤列圣都没有其他的话,只有“惟一惟精”和“此中心”这两句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这里的“惟精惟”,指的是他们的思想精神,强调他们的思想精神是独一无二的,是他们的中心思想。这是对他们思想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他们思想的评价和认可。 第二句“腊底雪消山尽处
注释: 辛苦平生几问津:辛苦一生,多次寻求过人生的真谛。 迟回歧路倍伤神: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不前,倍感迷茫和痛苦。 于今识得先生面:现在我终于见到了你的真面目。 野草闲花一样春:就像野草、闲花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阳明先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困惑,表达了对阳明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野草闲花一样春”寓意着阳明先生的思想如同春日的野草,自由自在
【注释】 汝定:指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汝州在唐朝是汝州都督府,辖有汝州、安陆郡、襄城郡三县,属河南道,与韩相岭相近;贺若弼曾在此任职。诸宋:指汝州籍的宋朝人。曾:指曾巩。二文学:指汝州籍的宋朝人中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即欧阳修和曾巩。登韩相岭:登上韩相岭。韩相岭:位于汝州东南约20公里的伏牛山东侧,海拔1487米。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汝州韩相岭的诗作。汝州为北宋名州,自唐以来,历代都有重兵镇守
在明末清初,邹元标创作的《别杨如石孝廉四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深切思念。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我漱江边石 - 意境描绘: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本人,“漱”是一种清洗的动作,象征着作者在江边的岩石上进行清洁或反省。 - 象征含义:江边的石头可能象征着坚硬或恒久不变的东西,与作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 2. 君棹渡头船 - 动作描写
《别杨如石孝廉四首》是明代诗人邹元标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意。接下来将逐句翻译此诗: 秋江有芙蓉,采采赠夫君。 秋天的江边盛开着芙蓉花,采集这些花朵赠与你心爱的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江边的景色和采摘芙蓉花的动作,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芙蓉花的盛开象征着友情的深厚和纯洁,而赠送给心爱的人则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采采赠夫君”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