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别杨如石孝廉四首·其一》是一首明代诗人邹元标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问君何日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杨如石的深情厚谊,他想知道何时才能再次见到杨如石。 - 衷情赖汝宣:这里的“衷情”指的是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赖汝宣”则意味着这些情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传达出去。诗人希望杨如石能够将这些真挚的感情传递给其他人,让它们得以传播和分享。 - 极目天边雁:形容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情景
别杨如石孝廉四首·其一 邹元标以清雅之笔书写与友人离别之情,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我漱江边石,君棹渡头船”描绘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一方静听水声,而另一方则扬帆离去。此句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不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情永恒的珍惜。 译文: 我静坐在江边的石头上,你扬帆远去,在渡口的船上消失不见
【注释】 千句:《庄子》中曾提到,“惠子谓庄子曰:‘楚有神箭手,请以观射,可乎?’庄子曰:‘不可。’”惠子问:你不相信楚国的神箭手吗?庄子说:“不可。”后来,“千句”即指文章或文字之多,此处泛指文章。 片言:片,是小的意思。言,是话、语言的意思。一片之言,指一句话,即一句话的分量很重。 泰山:古代传说中最高的山,比喻文章的分量重。 欲知语与默:语,是说话的意思;默,是沉默不语的意思。 意在合离间
注释:曾久谢,铅华,这里指女子的妆饰。水石,泛指山石、流水之类的自然景物。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一位老妇人的深深眷恋之情。首句用“铅华曾久谢”来比喻这位老人曾经拥有的美丽容颜,但如今却已渐渐消退。次句“老去能依人”,则表达了作者对她年迈体衰仍能依靠他人的感慨和怜惜。第三句“脉脉绳床坐”,形容老人独自坐在床边,神情黯然,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愁。最后一句“情偏水石亲”,则描绘了老人孤独地坐在床边
仁文席上,有个人打碎了一只破瓮。 这是天意开辟万象之门,根和荄枝叶总归我心真。 诸君要问传心之道,请听听街前击瓮之人
注释:感慨为官的艰辛,蹉跎岁月难熬。斋心以期白首,不敢辜负主恩宽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为官的感慨和忧虑,以及对主恩的感激之情。诗人感叹为官之不易,蹉跎岁月难熬,但同时也表示自己会斋心以期白首,不敢辜负主恩宽厚。诗中充满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主恩的珍视之情
注释:家传的是勤劳耕田,笔札是勤奋学习。我喝着水漱洗着残留的牙齿,优游地度过我的一生。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读书人对生活的满足感的作品。前两句写尽了读书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后两句写尽了读书人对生活的淡然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甘子明雪中过山居”,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要理解诗的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送王司直之任新安》。此诗为送别之作,但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一般送别诗写离别之情,多写离时、别时的情景
【注释】 偶占七首:即《七古·偶占》七首。 惟白业:只有种田的职业。 心事只青山:心里想的事只是那青山。 云深处,牧童自往还:在云雾缭绕的山中,牧童独自来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两句说,自己一生从事的是种田的职业,所想的事情只是那青山。“白业”指种田,“青山”是诗人心中永远的寄托。后四句描绘一幅牧童放牧图。在云雾缥缈的山峰上,牧童自得其乐,逍遥自在。此诗语言清新自然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初入仕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虚名的淡薄,对功名利禄的淡薄,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向往。 【答案】 译文:我年少时追求虚名,蹉跎岁月却一事无成。没有成就的学问让我倍感空虚,反而觉得名利如浮云般轻飘。注释:少日:年少的时候;冒虚名:追求虚名;蹉跎百不成:岁月蹉跎却一事无成;倍觉去来轻:更加觉得人生像过客一样轻易地到来,轻易地离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