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龙华寺坐 龙华寺,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南朝梁代所建的佛教寺院,以“净土宗”为主流。诗中“龙华寺坐”,指的是诗人在龙华寺静坐冥想,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华堂闻鸟语 华堂,指华丽的殿堂,通常用来比喻文人雅士的书房或居所。诗中的“华堂闻鸟语”描绘了诗人在华丽的殿堂中聆听鸟儿的啼鸣,这种宁静的场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欣赏。 隔林送鸡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句的含义,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内容特点及作用。 第一句“偶占七首”的意思是:偶尔占有这七首诗。诗人用“偶占”二字,写出了诗人在创作上的偶然性,突出了他的“偶得”之喜,同时表明了作者的谦虚,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二句“赋性本颛蒙”的意思是:我生来就愚昧无知,性情本不高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注释】 ①扶疏:枝叶茂密。 ②须教:须要。 ③领:领受,承接。 【赏析】 诗中以桃树的繁茂生长,比喻自己的才华横溢。 首联“手种千桃树,扶疏向日红”两句是说诗人亲手种下了千棵桃树,它们枝繁叶茂,朝气蓬勃,像火一样燃烧着青春的激情。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颔联“须教时雨露,岁岁领春风”两句是说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春雨一样滋润万物
注释: 借问觉者是谁,未许我言谈。 过去日华堂之下,只有自己知道温度。 赏析: 《题觉今堂》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借问觉者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禅宗的修行者。在这里,“觉者”指的是禅宗的修行者,他们是通过对佛法的领悟和实践来达到觉悟的境界。而“谁”则是指那些尚未完全理解禅宗的人,他们在与禅宗的修行者对话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
【注】①支离:不整齐。②闲心:指心境宁静、安详。③帝力:皇帝的力量。④倪:通“睨”,看的意思。⑤赏析:此诗以写禅意,表达了诗人学佛参禅的心境。首句是说自己开始学习禅宗,感到十分艰苦,不整齐。第二句说自己心境宁静,与世无争。第三四句说自己的心念和动作,都是皇帝的安排,无需多说,只须看天象,听天由命即可。 偶占七首 初学苦支离,闲心自得师。 纤毫皆帝力,无语付天倪。 注释:刚学的时候觉得很不齐整
【注释】 ①圣学:指儒家的学说。失其真:失去本来面目。②人识神:人认识神,即人有迷信思想,认为神主宰着一切,是超自然的神圣力量。③仇怨结交亲:怨恨和仇敌可以变成亲如兄弟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诗人借“圣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应当抛弃对神的迷信思想,而应该去认识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陷入无谓的恩怨中。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释义: 突兀群峰耸,凭栏多大意。 道人何所见,心境还俱弃。 注释: 1. 突兀(wù):高高地突起,形容群山高大突兀。 2. 大意(dà yì):指胸怀大志、气概豪迈的意态或神情。 3. 道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高望远,俯瞰群山之景时有感而发之作。首句“突兀群峰耸”,描绘了一幅峻峭的群山图卷。群峰高耸,直插云霄,给人一种巍峨壮观的感觉。第二句“凭栏多大意”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嘲笑我愚笨,我却胸藏明月珠。万方都照彻,随处得真如。 注释:人笑我痴愚:人们嘲笑我愚蠢。万方都照彻:万方都照得通彻。随处得真如:随处都能领悟到真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诗中的“人笑我痴愚”反映了诗人对于他人嘲笑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真理和智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的“胸藏明月珠”
舍身岩 万法皆应舍,何论泡影身。 岂因禅定力,久已渡迷津。 注释: 舍身:舍弃自我。 万法:世间万物。 何论泡影身:又何必去计较那些虚幻的事物呢? 岂:难道,表反问语气。 禅定力:指禅宗修习的静坐功夫,使心境达到宁静的状态。 迷津:比喻迷惑、困扰人的困境或错误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出家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他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暂时的、虚幻的,不必过于执着于它们。同时
【注释】 闻泉亭:即“咏泉亭”。闻,听。泉,指涧上的水声。亭,是古代的供人歇足、赏景的地方。亭子周围有树木花草。亭,也作“亭台”,泛指楼台。 因风杂涧篁(huáng):因风吹动涧上竹林而发出声音。涧,山间的沟谷流水处。篁,竹林。 仲尼观逝水:孔子看到流水逝去而感叹时光流逝。仲尼,指孔子。逝,逝去。 孺子咏沧浪:小孩子唱着歌儿歌颂沧浪水。孺子,儿童。沧浪,大水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