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注释: 大道本无定,为何要追求觉今。 必须明白觉了后,不减原初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真正的道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短暂的现象和结果,而应该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净。 诗的第一句“大道元无定”,强调了道的本质是不固定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里的“大道”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和原则
注释:郭生善篆图书,我平生没有特别的喜好,最喜欢的就是图书。借由这些书籍,可以传授我的心印,让千秋万代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图书的热爱和敬仰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赞美图书,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芙蓉我独宿,君自恩江来。 芙蓉:荷花。古人多以莲、荷喻美女,此句用其意。 为结同心友,禅关日日开。 禅关:佛寺的僧房。此处指寺院中的僧舍。 译文: 我独自在荷花中住宿,你却来自恩江之滨。 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在寺庙中相聚。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诗人在荷花中独自住宿,而朋友则来自远方的恩江之滨,这种空间上的分离让诗人感到孤独。但是,他们之间的友情却是如此深厚,以至于即使在寺庙中相聚
我们来分析诗句: 1. 游石莲洞 - 此句描述了诗人前往石莲洞的旅程。 2. 经宵即出洞 - 指诗人在深夜中匆忙离开洞府。 3. 密偈付藤萝 - 暗示着诗人可能将重要的讯息或诗文留给了藤萝等植物作为纪念。 4. 时有松风至 - 描述了偶尔会有松树吹来的风,这可能为诗歌增添了一种自然的气息。 5. 为僧发浩歌 - 表明僧人因这首诗而感到振奋,并高声歌唱。 接下来是译文: 游石莲洞
注释: 游石莲洞:游览石莲洞。 是谁为洞主,非我亦非伊。 谁人才是这个山洞的主人?既不是我自己也不是你。 承前须直领,不用转头思。 承接上一句,直接领悟即可;无需回头再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石莲洞,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第一句“是谁为洞主”,看似问句,实则实指。这一句中,“谁人”是主语,“为洞主”是谓语,“非我亦非伊”是宾语,“谁人”是主语,“为洞主”谓语
【解析】 本诗的翻译: 难道是鬼神开凿,幻出琼花奇。 月照黄金屋,雪留白玉枝。 【赏析】 首句“岂是鬼神凿”,意谓石莲洞不是鬼神凿成的,而是自然造化。这两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造化能力的赞叹。第二句“月照黄金屋”,意谓月亮照亮了石莲洞中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暗含洞中宝物丰富之意。第三句“雪留白玉枝”,意谓白雪覆盖在石莲洞中的白玉般的枝丫上,暗含洞中玉树琼枝之意。 这首诗写石莲洞的景色
注释:开士(和尚)敲着禅寺的山门,朗公已离开山中。题诗在洞窟的石壁上,没有让世人看到。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游石莲洞的见闻。首句“开士叩禅关”,说明是游人来到洞中,开士即僧人,叩禅关即进寺院。次句说“朗公已出山”,朗公即唐代高僧道信,他曾隐居在石莲洞附近,所以此处说他已经出山了。三句“题诗岩窦里”,岩窦是岩穴、石窟的意思。岩窦里有岩石洞穴,可以题诗作画,所以此处说他在岩穴里题诗了
注释:登上直通怀濂阁的石阶,心中充满了愁绪,仿佛置身于虎豹关。九天之上浩渺无边,使得我赢得闲暇时间与老僧闲聊。 赏析:这首诗以游石莲洞为题,通过描绘作者在游石莲洞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直上怀濂阁”,描绘了作者攀登石莲洞时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他内心的激动和期待。第二句“愁深虎豹关”,则表达了他进入虎豹关后的心情,这里的“愁”既指内心的愁绪,也指眼前的险峻环境
注释: 1. 朋来亭:友人来访的亭子。朋:朋友,这里泛指。 2. 圣贤久寂莫:圣贤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寂莫:沉默,没有声音。 3. 六籍总荒芜:六经全部被遗忘,没有人去学习。六籍:指六经,古代儒家的经典。 4. 夜夜庭前月:每个夜晚,庭前的月亮都在那里照耀。 5. 相看自不孤:看着彼此的明月(自然景色),就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孤独和期待友谊的诗
【注释】 消磨:消减;踪迹:这里指人的行踪。 任浮沉:听任自己随波逐流。 有地堪逃暑,无人可会心:有地方可以避暑,但无人与我交流思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的都市中无法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归宿,只能任由自己随波逐流的无奈心情。首句“消磨豪气尽”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意气风发,但现在却已消磨殆尽。第二句“踪迹任浮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