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注释】匡庐:指庐山。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匡庐寓居时,寄给同游匡庐的无学上人的。匡庐,即现在江西星子县西南的庐山。上人是隐于庐山的僧人。 第一句“见说栖霞曾住世”,说的是隐居庐山的和尚,他曾经居住在山脚下的栖霞寺中。 第二句“忽闻飞锡在匡庐”,说的是这位僧者突然听到有人说他在庐山修建了寺庙。这里的“飞锡”是指高僧从山上下来的法事。 第三句“非生非死应须识”
【注释】 太云寺:位于安徽泾县,有唐代诗人贾岛的《题太云寺》诗,故名。 僧依水竹情偏寂:依,倚靠;水竹,指寺庙中的水边竹子。 客到空庭念亦休:到了空旷的庭院,思念也停止了。 尔我相看无片语:你我相对,一句话也没有说。 心随明月大江流:我的心随着明月和长江流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同游太云寺时所作,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全诗以“寂”“休”为韵,读来清新脱俗,有一种空灵的感觉。
注释: 1. 宝地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出蒿莱。 2. 回看佛骨青霄上,照彻寒山万劫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果清上人的三首绝句。每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宝地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出蒿莱”中的“宝地”指的是太平山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太平山房的深厚感情和怀念。而“狮子吼”则是指佛教中的一种高深境界,表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再游灵谷寺时邓定宇少宰孟莲渚通参杨止庵符卿同游 这首诗是诗人在再游灵谷寺时,与邓定宇少宰、孟莲渚通参、杨止庵符卿等人一同游览时所题。 注释:灵谷寺位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江南著名的古刹之一,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避暑山庄。 译文: 曾经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在这里游玩的情景,一别之后已经十年了。 松树和桧树参天而立,人境非常宁静,我们在这里会心交谈,万缘放下。 赏析:
【注释】 避世:隐居生活。 无难:不难。 人情反覆:形容人心复杂难测,反复无常。 几波澜:几番波浪。 丝纶:指皇帝的诏书。 羊裘、钓竿:《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作《咏荆轲》诗:“引刀自残惜不伤,雄姿英发冠时霜。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后来,有人将此诗误题陶渊明名下,陶渊明辩曰:“陶令何殊,不能作此语!”后人遂以“羊裘”代指陶潜。 【赏析】 首句“避世无难涉世难”
注释: 1. 暂借禅林一夜眠,悠悠细雨到窗前。 暂借:暂时借用。禅林:禅宗的寺院。 2.空门即在人间世,泥吐莲花色更鲜。 空门:佛教用语,指佛教的教义和教理。泥:泥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禅宗寺院的一次短暂访问。首句“暂借禅林一夜眠”,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寺院的向往之情。禅宗寺院是修行悟道的地方,也是诗人寻找内心宁静之所。第二句“悠悠细雨到窗前”,描绘了诗人在禅林中静坐冥想的场景。细雨绵绵
【解析】 本诗首联,“与君几世是通家”句,言与君几代同宗为亲,“仁厚诗书泽未涯“句,谓其仁厚诗书之泽,没有穷尽之处。第二联,“天意茫茫那可问”,言天意茫茫不可询问。第三联,“相逢且自惜年华”,言相逢之时应当爱惜时光。 【答案】 译文:与君几代同宗,为亲,仁厚诗书,泽未穷。天意茫茫不可问,相逢且自惜年华。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感今追昔之作。诗人以“双崖公”、“先大夫”自比,说自己与他们一样,都是儒者
【注释】 龙华寺: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为唐代著名古刹。谭道处:即谭峭,五代蜀人,曾隐居龙华寺。环归:回到故乡都匀。 当年碣石谭天友,白雪泠泠一代才。 长望青霄人去远,孤身独绕法王台。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是作者在龙华寺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昔日好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诗人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悲伤交织的情感。
注释: 踏破匡庐百万重,不知何处是归宗。 踏破庐山重重山峦,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归宗寺。 堂开可结东林社,来听阇黎半夜钟。 可以在这里建一个东林寺,一起来听听大和尚半夜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匡庐、归宗寺等景点的热爱。首句描绘了匡庐的壮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第二句表达了对“归宗”的困惑,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真正的归宗寺。第三句则提出了在归宗寺建东林寺的想法
注释:我向青山学习懒散,你却在古寺中振翅高飞。他年法雨降临,天地万物都会复苏,惊动了潭中的龙。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我向青山学懒慵,君还古寺振高踪”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他也在暗示自己的内心追求和志向。 “他年法雨诸天集,惊起潭中久卧龙”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诗人希望通过佛法的力量,使得世间万物都得以复苏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