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诗句原文: 东皇荣万木, 首倡属江梅。 得地应先发, 须时不受催。 可堪连日冷, 未忍一樽开。 竹外摇残雪, 知君到几回。 注释: - 东皇: 指的是春天的神灵,即东皇太一,古代神话中的天帝。 - 荣万木: 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 首倡: 指最先开始或发起某种活动、行为。 - 属: 属于,这里指梅花归属于特定的季节和环境。 - 江梅: 特指江南地区的梅花。 - 得地:
诗句解读 1 "早岁登巍第" - 这句话意味着冯圆中很早就得到了很高的官职。"巍第"可能指的是高官的职位或豪宅。 2. "即潜正黑头" - 此句表达了冯圆中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望了,"黑头"在这里可能是指年纪轻轻就有成就。 3. "一封忧国虑" - "一封"可能指书信,表明冯圆中的信件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心。 4. "五马便乡州" - 这可能表示冯圆中在得到晋升后,被派回故乡任职
诗句: 1. 蔌蔌长空雪,霏霏似粉犀。 2. 色同无路险,野阔见山低。 3. 玉葆随鸾仗,银杯逐马蹄。 4. 催班何太早,夜白误晨鸡。 5. 大驾遐方国,熊罴间象犀。 6. 风严知令正,云重觉天低。 7. 有美风骚将,词锋利更犀。 8. 胸吞云梦小,气压斗牛低。 9. 鸷鸟常舒翼,名驹岂凿蹄。 10. 不能胜百战,浑欲介吾鸡。 译文: 1. 长空飘洒着如雪的雪花,纷纷扬扬,犹如粉红的犀牛角
送安之往依沈叔晦师席吾孙年甫冠,抗志在青冥。 重趼轻千里,求师为一经。 功名适来去,器识是丁宁。 既得贤模范,归欤喜过庭。 注释: - 吾孙年甫冠:我的孙子年岁正当年轻。 - 抗志在青冥:立志高远,志在四方。 - 重趼轻千里:长途跋涉,不辞辛苦。 - 求师为一经:求学要精通一门学问。 - 功名适来去:功名利禄如浮云,来来往往。 - 器识是丁宁:才能和见识是最重要的。 - 既得贤模范
【赏析】 此诗为和答之作。皇孙,皇帝的孙子,即唐宪宗之子唐穆宗之弟李湛。 首联“锦绣环清跸,祥云捧日华”:指皇帝銮驾周围,绣花簇拥,彩旗飘飘,祥云环绕,天边彩霞缭绕,阳光普照,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颔联“千官鹓鹭集,万骑虎貔夸”:指众多官员聚集在皇宫内,如同鹓鹭鸟一样整齐有序;成千上万的骑兵,威风凛凛,如虎如貔,威武雄壮。 颈联“馀孽皇威远,中原望眼赊”:指皇帝英明神武,威震四方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和韵诗,作者在题下注明了“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这首诗是诗人在大驾南征途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收复中原的期待。全诗押韵严谨,格律工整,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无华。 第一句“大驾遐方国”,意思是说皇帝的车驾远赴边地,“遐方”即指边远地方。“国”字在这里作动词用,表示皇帝已经到达了远方。 第二句“熊罴间象犀
【注释】 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这是一首和韵诗,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姚令威为对象。姚令威,唐人,字叔明,曾出使辽国。 圣主:指唐玄宗。披英俊:指皇帝圣明,有英明的治理。公才:指姚令威的才能。擢犀:比喻其才能出众。班扬:指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两人都有才学。俱气慑:都感到震惊。屈宋:指南朝宋玉和西汉司马相如,两人都是辞赋大家。也眉低:也感到惭愧。 健鹘(hù):猛禽,这里比喻姚令威。摩天翼:展翅高飞
《晓起用前韵》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破晓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破晓穷幽眺:清晨时分,诗人独自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感受着黎明的气息。 2. 端知玩月犀:月光如水银般洒落,诗人感受到了月光的魅力,仿佛是在玩赏那如月亮般皎洁的犀牛角。 3. 雪消青嶂近:随着雪花的融化,远处的山峰变得清晰可见,诗人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4. 天淡玉绳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古堞高千雉,危亭屹巨犀。 - 注释: 古城墙的垛口高达一千尺,巍峨的亭子像巨犀一样屹立。 - 译文: 古老的城墙上,高高的箭楼像千只飞鸟,高大的亭子仿佛一头巨大的犀牛。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通过高度和体型的比喻,展现了城墙的雄伟和亭子的坚固,体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2. 云霄知路近,星斗入檐低。 - 注释: 云雾缭绕如同道路
【注释】 赏心:赏心悦目的事物。联犀:指用犀牛角制成的棋盘,相传是晋王敦与石崇所制。快目:眼明,视力好。雪浪:指西湖的浪花,如雪一般洁白。天寒:天气寒冷。着:沾湿。兴尽:兴致全无。泥滑:泥土湿滑。竹鸡:即竹鸡,山中鸟类。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游览西湖赏心亭时所作。首联点出“同游”二字,表明这是一次多人同游的活动。颔联写观景之乐,颈联写归程之苦,尾联写归途所见,以景结情,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