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诗句解析 1 蔌蔌长空雪:描述了天空中飘洒的雪花,给人一种寂静而纯净的感觉。 2. 霏霏似粉犀:雪花纷纷扬扬,像粉末一样落在大地和动物上,形容雪花的细腻与洁白。 3. 色同无路险:比喻雪花的颜色与道路旁的荆棘相似,但更加纯洁、宁静。 4. 野阔见山低:随着视线的延伸,原本看似遥远的高山变得显得更加亲切,可能是因为距离感的增加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加渺小或亲近。 5. 玉葆随鸾仗
晨兴怀寺中用前韵 薛公言慷慨,端可讽驯犀。 器广蜃江小,名高雁岭低。 宸居清琐闼,禁路紫骝蹄。 揆德宜长处,何因梦白鸡。 注释:清晨起床时思念寺庙中的和尚们,用前篇的韵脚来写诗。薛公的话语充满了豪情壮志,端可以比喻为教导驯服犀牛的人。器具广阔但如蜃楼般的虚幻,名声高远却如同雁岭般低下。朝廷居所清幽而隐秘,皇帝的御道上是紫红色的骏马在行走。衡量德行应该保持高尚,为什么梦中会梦见白鸡呢?赏析
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爱子诗无敌,清新日造微” - 此句描述了王虚中的诗歌才华无人能及,他的作品清新自然,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 关键词与注释: - “爱子”:对王虚中儿子的爱称。 - “诗无敌”:表明王虚中的诗歌技艺非常高超,无人能够超越。 - “清新”:描述诗歌的风格清新脱俗,不含繁复装饰。 - “日造微”:指诗歌中蕴含的微妙情感和深邃思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韩翃(约727-约786年),字君云,南阳郡舞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及第,曾任侍御史,因直言敢谏而贬为宜春县尉。后受累贬至奉礼郎。大历六年(771)应举进士,不中;建中初,宰相升职迁,韩愈有意栽培,乃表荐为都官员外郎,故后世称“韩都官”。与钱起、卢纶、吉中孚、钱鹤等号称“大历年来五十少”(李益语)。 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第二首诗
【注】恩平郡王:即明代开国将领沐英,曾被封为恩平侯。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 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 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 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 译文: 在萧寺的天边,小阁位于翠绿的山中。 烟雾缭绕着三座山峰,景色秀丽; 松木和杉树环绕着一条小路,通向小楼。 海浪的声音让我领悟到真理,尘世的欲望也随之消失。 可笑那些在林间捕捉飞鸟的人
这首诗是作者在宴会上对恩平郡王的次韵之作,表达了他对恩平郡王的敬意和祝福。 第一句“彤庭秋晚宴”,描绘出一幅皇宫内秋季晚宴的场景,彤庭指的是红色的宫门,秋夜则是指秋天的夜晚,整个场景充满了皇家的气氛。 第二句“和气与春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恩平郡王的气质和春天的气息一样和谐,这里的“和气”一词用来形容恩平郡王的态度和气质,而“春同”则是指和春天的气息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杜殿院的深情厚意和对他出守遂宁的祝贺。首句“万里徕西蜀”,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是在西蜀;第二句“声华振士林”,说明杜殿院在士人中很有声望;第三两句“匪躬无近援,圣主作知音”,表明自己没有私利,只是为国效力,圣明的君主是知己,能赏识人才。第四句“已破奸邪胆”,“奸邪”指的是奸邪小人,指代当时的政治黑暗;“方劳抚字心”,抚字即抚育、教化的意思,这里指安抚百姓
次韵赵若拙酴醾 春去雪又在,夜寒风自香。 娉婷白玉面,缥缈碧云裳。 露下已侵袂,月明初度墙。 婆娑光影下,老子坐胡床。 注释: 1. 春去雪又在:春天已经过去,雪又回来了。 2. 夜寒风自香:夜晚的寒风带来了香气。 3. 娉婷白玉面:形容花朵的姿态优美,就像白玉一样清纯美丽。 4. 缥缈碧云裳:形容花朵的色彩如同飘渺的碧云一样美丽。 5. 露下已侵袂:露水打湿了衣服。 6. 月明初度墙
【注释】: 百岁今强半,逢春却怕春。——意思是说,人到八十多岁了,本应是春天的时候了,但一想到春天就害怕。怕什么?怕春天的衰老,怕春天的死亡。 趁时三盏酒,转眼一年人。——意思是说,趁着春天到来的时候,喝上三杯酒(这里指借酒消愁),转眼之间就老了一岁。 车马繁华地,江湖漫浪身。——意思是说,在繁华的京城中,我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茅檐拥残雪,清梦到家频。——意思是说,我住在简陋的茅屋中
注释: 1. 空洞远万里,佳景萃其南。 - 空洞:这里指山的空旷、高远。 - 万:形容数量极多。 - 萃:聚集,汇集。 - 南:南方,指云南。 2. 縠纹波似染,螺髻花群簪。 - 縠纹:像波浪一样的纹理。 - 波似染:比喻山石上的水纹好像被染过一般。 - 螺髻:山峰像海螺的尖端一样尖锐。 - 花群簪:将花朵比作装饰品。 3. 紫芝鲜最馥,青棂坚直甘。 - 紫芝:紫色的灵芝,象征长寿。 - 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