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
经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皇家讲学场所,通常设在皇宫中的重要殿堂内,皇帝、大臣和学者们在这里聚集讨论国家大事。在古代,这种活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方式。陆深的《经筵词二十首·其六》描述了这一场景的生动画面。下面将按照所给的格式要求,逐句翻译这首诗,并提供必要的注释: 1. 百官朝下殿门前:描述了朝会的场景,官员们整齐地排列在下殿门前。 2. 仗马双牵七宝鞭
【注释】: 编排御览效精诚,白本高头手写成。这句意思是说:编排御览的词,要表现出作者的精诚之心。白本高头手写成,指作者亲手书写的御览词。 句读分明圈点罢,隔宵豫进讲官名。这句意思是说:写完词后,还要仔细地校对一遍,确定句读无误,然后把它呈送给皇帝。隔宵豫进讲官名,指第二天早晨进献给皇帝。 赏析: 《经筵词二十首其二》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编撰经筵之词
【注释】 两行冠佩列金绯:指官员的冠服。两行,指皇帝、皇后等;冠,指帽子;佩,指腰带;金绯,指黄色的衣服。 供奉诸臣:指朝廷中为帝王服务的大臣们。 步入殿门同磬折:指进入朝堂时,百官都向君主叩头致敬,以表敬意。磬折,叩头致谢的姿势。 谏官端拱靠南扉:谏官,指在朝廷中负责进谏、规劝君王的官员。端拱,指身姿端正、庄重的样子;拱,指双手相抱;南扉,指南面的大门。 【赏析】
【注释】: 经筵(jīn yín):古代帝王为讲习经书而设的讲席,由侍读官、侍讲官轮流主持。词:一种韵文形式。二十首:指《经筵词》二十首。其十一:指其中的第十一篇。行出班东面照西:皇帝在经筵上,面向东方站立,让百官依次进见。班:行列。照:面对。轮着周书孟子题:按照次序,轮到讨论《周礼》、《尚书》等经典,以及孔子的《孟子》。周书:指《周礼》。孟子:指《孟子》。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作答。此题要求对全诗逐句进行解释并赏析。 “经筵词二十首 其七”:这是一首描写皇帝听大臣讲课的诗句。诗人通过描绘皇帝听大臣讲课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思考和关注。 龙池凤掖蔼朝暾(chén):龙池和凤阙都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讲经的地方。蔼
【注释】 东启:指文华殿。奉天东:文华殿位于皇宫的东部,所以称其为“奉天东”。滴翠浮青:形容文华殿的建筑美。映碧空:形容文华殿的屋檐飞檐如玉带般垂挂,与蓝天交相辉映。 讲艺谈经:指在文华殿讲学、研究经书。频设仗:频繁布置仪仗。太平天子:指唐玄宗李隆基,他治理天下太平。坐当中:坐在文华殿中央。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文华殿的美丽景色和盛世的繁荣景象。首句写文华殿位于皇宫的东部,建筑精美
诗句原文:师保公孤尽上行,元勋立近衮龙傍。红云不动炉烟细,听讲虞书第几章。 译文:在古代,师保是太子的师傅,他们的地位崇高,如同皇帝身边的护卫,他们的智慧和道德品质对下一代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元勋则是国家的重要官员,他们的存在为朝廷增添了一份力量,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皇宫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殿,那就是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太和殿前
【注释】: 第三厅协两坊官,长跪拈书沤手摊。 第三厅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协两坊官即协理二坊的官员。 长跪:跪在地上时间长,不敢抬头。 拈:用手指捏起。 书:指公文。 沤手:用手搓洗。 摊:放在桌上。 幸对天颜:有幸面对皇帝。 天颜:指皇帝的脸(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或“天颜”) 刚咫尺:距离很近,只有几寸的距离。 礼严:行礼很严肃。 不敢举头看:因距离近而不敢抬头观看皇帝。 赏析:
注释: 横经几子:指皇帝的近臣。赭罗裙:皇帝皇后及嫔妃穿的黄色裙子。团龙簇绣云:指团龙图案刺绣在黄色裙子上的云纹。抬向:送到。安稳定:指将黄色裙子送到皇帝面前。黄金镇纸:指黄色裙子上装饰有金箔,用来压住花纹的镇纸。两边分:指黄色裙子的两边被分开,以便于展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场景的诗。首句“横经几子赭罗裙”,描绘了宫女穿着华丽的黄色裙子,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次句“小对团龙簇绣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相关常识,然后对全诗进行逐句分析,最后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朱衣司礼下东班”,这是说皇帝穿着朱红的衣服,在东边的官员行列中行走;“风细传言缥缈间”,是说微风吹过,传话的声音飘渺不定;“暂倚木天西面望”,是说自己暂时倚靠在西边高高的树木上向西眺望;“圣皇亲飨两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