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
【注释】 狗盗鸡鸣:比喻奸佞之徒窃取权位。 举目竟无真国士:指满眼望去,竟然找不到真正的有志之士。 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雄壮威武的气势。这里借喻李纯的气焰嚣张。 伤心谁吊故将军:指李纯身为国家重臣而谋反叛变,令人痛心地哀悼这位曾经担任过将军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李纯的不满与谴责。前两句“尽狗盗鸡鸣,举目竟无真国士”,以狗盗鸡鸣喻李纯之奸邪,言其窃据大位,实为奸佞小人
【注释】 梁苑:即梁园,汉时著名园林。樊楼: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的酒楼。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北部。艮岳:南宋理宗时建,在杭州西湖边。 【赏析】 首句是说诗人们追寻的是古代文人梁元帝、王羲之的遗风。 “灯远”三句:写诗人追慕先贤的豪情壮志。梁元帝曾为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儿子,萧道成篡夺皇位后,封他为梁元帝。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有《兰亭序》传世。诗人以此自比,抒发自己追求古人风流韵事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关键信息点,如诗眼、炼词、修辞、表达效果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此诗首句“念旧客京华”一句,是说作者在京城思念着老朋友。第二句“独我相逢”,是说只有自己和老朋友相会。第三句“徵歌对酒”,是说两人唱着曲,喝着酒,很惬意。第四句“看满门桃李”,是说看着家里一片春意盎然。第五句“更谁能唱,姹紫嫣红”
【注释】 风义:道义,情谊。一别:分别已久。渺茫:形容相距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京剧名青衣陈德霖的诗。陈德霖,是著名老生、文武小生兼昆曲演员王洪寿的老师。王洪寿曾说:“老师教了我们许多戏,我一生没有忘记老师。”这首词就是对陈德霖表示哀悼和追思之情之作。 上片起句“平生风义兼师友”,点出陈德霖的品格。下句“一别音容两渺茫”写两人离别的情景。 下片“莫话离情苦断肠”,以反问的语气
诗句 1. 乍著微绵强自胜:刚着上薄薄的棉衣,勉强使自己显得坚强。 2. 阴晴向晚未分明:阴天和晴朗的天气在黄昏时仍然分不清楚。 3. 南回寒雁掩孤月:向南飞回的寒冷的大雁遮住了孤独的月亮,可能意味着某种情感或境遇的遮蔽。 4. 西去骄风黯九城:向西吹去的强风使九城的景色变得黯淡,可能象征着某种力量的强大与破坏。 5. 驹隙留身争一瞬:就像马跑过一段时间后停下,生命在一瞬间内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江南好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 袁克文《江南好》系列诗之一 江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而袁克文的《江南好 其六 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则是其中的佳作之一。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江南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歌舞地,乍觉此心违 “歌舞地”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乍觉此心违”则表达了与这种氛围的不协调
诗句原文: 宛转流莺窥碧树。不是当年,花底相逢处。轻絮无端飘陌路,游丝可系游人住。 译文: 宛转的流莺正在碧绿的树梢间窥探,不是当年,在花丛中与你相逢的地方。那轻轻飘落的柳絮无端地飘落在了大路上,就像可以系住那些四处游荡的人一样。 关键词解释: - 流莺:古代诗文中常用来代指春鸟,此处指的是莺鸟。 - 碧树:绿色的树木,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 轻絮:轻盈的柳絮,通常指随风飞舞的柳絮
【注释】 ①江南:泛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②林屋: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③兼讯:同时告诉。 ④桃花: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译文】 江南好,寄情林中屋,同病之人各天涯。 欲在山中分橘实,可从观里问桃花,湖上且为家。 【赏析】 《送王录事之南海》,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对友人即将离闽赴任的感伤之情。全诗以“江南好”起,直抒胸臆,点明送别之意。“天台叟”,“海友”,点明送别的对象
【注释】 寄:寄托、思念 林屋、海上友人:都是隐士的居所。 二分月,今不在扬州:二分月,指秋分时节的月亮。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在此时将经历一次昼夜长短的交替现象。 黄叶翁犹花作巷,停筝客已画为楼:黄叶翁,这里指隐者。“花作巷”指秋天的巷子,被落叶铺满,如同花铺成的小巷;“停筝客”指弹奏琵琶的隐者。“画为楼”,指的是隐者的居所,已被描绘成画。 海上逐闲鸥:隐者隐居于海上,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注释】 江南好:指苏州的园林风景。林屋:指苏州沧浪亭附近的林屋洞。兼讯:同时告诉。海上友人:指张志和(1183-1249),字子我,号灵溪老人,浙江人。南宋末任太常少卿,后隐居江湖间,自号“云中散人”。 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托言要给苏州园林风景作诗,并告诉张志和在海上朋友的近况。 鹃声苦:杜鹃鸣声凄切。杜鹃啼血,为古代诗歌所常用来抒发悲愁的意象。 憔悴更谁同:形容自己容颜憔悴,无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