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流莺窥碧树。不是当年,花底相逢处。轻絮无端飘陌路,游丝可系游人住。
飞燕归时天欲暮。数遍楼台,知向谁家去?愁说寻春春又误,旧时明月空如故。
诗句原文:
宛转流莺窥碧树。不是当年,花底相逢处。轻絮无端飘陌路,游丝可系游人住。
译文:
宛转的流莺正在碧绿的树梢间窥探,不是当年,在花丛中与你相逢的地方。那轻轻飘落的柳絮无端地飘落在了大路上,就像可以系住那些四处游荡的人一样。
关键词解释:
- 流莺:古代诗文中常用来代指春鸟,此处指的是莺鸟。
- 碧树:绿色的树木,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 轻絮:轻盈的柳絮,通常指随风飞舞的柳絮。
- 无端:没有特定原因、无缘无故之意。
- 陌路:道路两旁的田野或小径,这里比喻人生道路。
- 游丝:细长的蛛丝,常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
- 游人住:指被蛛丝牵绊而停留的人。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富有情感的词汇,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独状态的感慨。首句“宛转流莺窥碧树”以流莺的轻盈姿态为引子,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易逝。第二句则通过对比当年的相遇地和现在的分离,突出了时间和空间带来的变迁和遗憾。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飘落的柳絮和无法抓住的游丝,形成了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尾句则以燕子归巢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春天逝去和希望的失落,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