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花人在云飞处。
扑香尘、英英舞。
丹涡细透新霞,素睐轻横宿露。
薄薄娇羞留不住。
算分明、握云揉雨。
红影落鲛绡,记鸳鸯帘幕。
五更月褪纤纤树。
断肠时、重凝伫。
云天不见眉痕,绿蜡尽摇愁缕。
无那微春随梦去,怨西风、未团欢聚。
何计问星娥,占银河旧渡。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昼夜乐·花阴月夜偶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弄花人在云飞处。”

  • 译文:在云端飞舞的花丛中,有人正在嬉戏。
  • 注释:这里的“弄”指的是玩赏、逗弄,“花人”则形容那些与花朵相伴的人。他们似乎在与花儿嬉戏,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第二句:“扑香尘、英英舞。”

  • 译文:她轻轻拂动着香尘,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
  • 注释:“扑香尘”形容女子的动作轻柔而优雅,“英英舞”则形容她的舞姿轻盈动人。
  • 赏析: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花丛中跳舞的场景,给人一种优雅而生动的视觉印象。

第三句:“丹涡细透新霞,素睐轻横宿露。”

  • 译文:她的脸颊如同丹砂一般红润,眼睛清澈如晨露。
  • 注释:“丹涡”指脸上的红润色泽,“新霞”暗示了日出时分的美丽景色,而“素睐”则是指清晨的露水。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女子脸部特征的描绘,传达了她清新脱俗的气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是在早晨,为下文的叙述营造了特定的背景。

第四句:“薄薄娇羞留不住。”

  • 译文:她微微露出害羞的神情,却又无法留住。
  • 注释:这里的“薄薄娇羞”形容女子的娇羞之态,而“留不住”则表达了她的羞涩感难以抑制。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她对情感的微妙把控。

第五句:“算分明、握云揉雨。”

  • 译文:她的心思如此细腻而明了,仿佛能够掌控云雨。
  • 注释:这里的“分明”表示清晰明了,“握云揉雨”则是一种比喻,形容她的心思能够像云雨一样自如地操控。
  • 赏析:这句诗通过巧妙的比喻,赞美了女子的心思细腻且富有魅力。

第六句:“红影落鲛绡,记鸳鸯帘幕。”

  • 译文:她的红颜倩影落在精美的丝织品上,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的鸳梦。
  • 注释:“鲛绡”是一种珍贵的丝绸,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事物或人的容颜。
  • 赏析:这句诗以景入情,通过描绘女子的倩影和丝织品上的图案,唤起了读者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第七句:“五更月褪纤纤树。”

  • 译文:当五更天的时候,月亮渐渐褪去了它的光华,只剩下了纤细的树枝。
  • 注释:这里的“五更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还未完全隐去,“纤纤树”则形容树枝纤细而柔美。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时间和自然景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第八句:“断肠时、重凝伫。”

  • 译文:每当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时,她总会停下脚步,凝思片刻。
  • 注释:这里的“断肠时”指的是思念之情强烈之时,而“重凝伫”则是形容她在此时会停下来沉思。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女子在思念之际的行为,展现了她的深情和敏感。

第九句:“云天不见眉痕,绿蜡尽摇愁缕。”

  • 译文:尽管看不见她的眉头,但绿色的蜡烛似乎都摇曳着愁绪的丝线。
  • 注释:这里的“云天”可以理解为天空,而“眉痕”则指的是人的眉毛痕迹。“绿蜡”则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常用于描绘忧愁之情。
  •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形象的画面传达了女子内心的忧愁。

第十句:“无那微春随梦去,怨西风、未团欢聚。”

  • 译文:无奈的是,这春天的气息随着梦境一同逝去,怨恨这无情的西风吹散了团圆的喜悦。
  • 注释:这里的“微春”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息或者初春的景象,而“团欢聚”则是指团聚的时刻。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和团聚喜悦的遗憾之情,以及对西风无情的抱怨。

第十一句:“何计问星娥,占银河旧渡。”

  • 译文:我们怎样才能询问星娥,去占探那银河中的旧渡口呢?
  • 注释:“星娥”指的是星星,这里可能暗指天上的女性使者或者某种指引者。“银河”则是指传说中的天河,古人常用来比喻距离遥远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诗以一种梦幻般的方式结束全诗,引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思考和对未来旅程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