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别,长在梦愁中。枕上眉痕弹指没,镜边霞影入望空,无语向东风。
江南好,寄君家。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年十二度团圆,
能有多少欢聚?
此身虽在堪惊。
未饮心先醉。
楼上春寒山四面。
高歌一送斜阳暮。
译文:
江南景色多么美好啊,寄给你家中的朋友,也捎去问候你那海上的亲人。
我常常梦见江南的家乡,醒来的时候,眉间已布满愁痕。
镜中的自己,仿佛霞光的影子映照在脸上,但遥望天空却什么也看不见。
我无言地对着东风。
一年别,长在梦愁中。枕上眉痕弹指没,镜边霞影入望空,无语向东风。
江南好,寄君家。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年十二度团圆,
能有多少欢聚?
此身虽在堪惊。
未饮心先醉。
楼上春寒山四面。
高歌一送斜阳暮。
译文:
江南景色多么美好啊,寄给你家中的朋友,也捎去问候你那海上的亲人。
我常常梦见江南的家乡,醒来的时候,眉间已布满愁痕。
镜中的自己,仿佛霞光的影子映照在脸上,但遥望天空却什么也看不见。
我无言地对着东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昼夜乐·花阴月夜偶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弄花人在云飞处。” - 译文:在云端飞舞的花丛中,有人正在嬉戏。 - 注释:这里的“弄”指的是玩赏、逗弄,“花人”则形容那些与花朵相伴的人。他们似乎在与花儿嬉戏,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第二句:“扑香尘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吴文英。他的词风格婉约,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首句:“冰庭铺水,珠帘泻露,灯火隔飞寒。” - 解释:冰庭铺水,形容庭院中的冰块像水一样铺设着,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珠帘泻露,形容窗帘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珍珠一般闪耀;灯火隔飞寒,形容外面的灯火与室内的温暖形成对比,让人感到寒冷。 -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淡星窥户》。“淡”字用得极好,淡星、微月都是指月亮,而“窥”字则写出了月亮在窗外徘徊不定的情景; “更”,副词,表示递进关系,意思是“更其”,进一步。这两句的意思是:夜幕低垂,月亮偷偷地从窗缝里窥视着室内。 “更的皪、沈月飞露。”这两句的意思是:月光下,楼台的影子映衬在青翠的草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月中行 昏黄云月有无中,一树露桃浓。 疏烟淡淡袅晴空。 去住任春风。 朱丝漫绾双鸦髻,人独立、石畔阑干东。 停箫负手醉芳丛。 玉靥背花红。 译文: 月亮在朦胧的天空中若隐若现,一树盛开的桃花显得格外娇艳。淡淡的烟雾缭绕在空中,轻轻飘荡。我随意地行走,任由着春风的吹拂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此为小令。 梅花:这里指梅树的花。 春在谁家?:春天在哪一家? 东风枝上著些些:春风从枝头吹来,带来了一些花朵(即梅花) 红到人间:红到了人间 几:多少 莫漫横斜:不要随便乱开 香雪:梅花的别称 妍华:美丽娇艳 疏寒:微寒 道是:说是 江南花更好:说江南的花更加美好 不向尘沙:不愿落在尘埃中 【赏析】 《浪淘沙·咏梅》是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
红罗袄 宝髻双慵堕,柔指漫娇舒。 便玉柱弦分,桐音幽邈,画阑苔琐,蕉影扶疏。 正魂断、春去人孤。 空教拨碎琵琶,谁听落盘珠? 渐月上、归去莫踟蹰。 注释: 1. 宝髻双慵堕:形容女子的发髻高耸,头发下垂,显得有些慵懒。 2. 柔指漫娇舒:形容手指柔软,轻轻舒展。 3. 玉柱弦分:比喻声音如玉柱般清脆,如同被分开一样。 4. 桐音幽邈:指声音悠扬深远。 5. 画阑苔琐:形容栏杆上的花纹精美细腻。
金缕曲 示七泉 眼底无馀子。任峨峨、雄冠剑佩,望之非似。虎帐销沈英雄气,胠箧穿窬流耳。遍鼙鼓、哀鸿千里。天下都无干净土,笑鸡虫蛮触纷如此。荣与辱,一弹指。 中原立马情何止?且休论、重瞳项羽,斩蛇刘季。纵有丹青千秋在,败贼成王而已。又几度、冲冠裂眦。无限江山休别去,待回头收拾君须记。长啸也,叱龙起。 注释: - 眼底无余子:眼里不再有多余的人或事。 - 任峨峨、雄冠剑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文英所作的《桂枝香·秋思》。下面是诗句的解释、译文和赏析: 1. 桂花香尘逐渐消失。 - 注释:桂花香,指香气四溢。 - 译文:桂花的香气慢慢消散。 2. 记得昨夜登楼离别,我舍不得分别。 - 注释:昨夜,表示过去的时间。 - 译文:记得那一夜我们登上高楼,离别之际,我舍不得分开。 3. 寒雨横江不停歇,我们一同呜咽。 - 注释:寒雨,形容冷雨。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法,最后结合注解作简要的赏析即可。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句写落花纷飞,随风飘荡,形象地勾勒了春光消逝之速;次句写柳絮因受风力而不断旋转,比喻人被游丝缠住,无法挣脱。三
【注释】 冰花:冰凌花,即梅花。 九衢:京城的大街小巷。 娇睇:娇媚的回眸。 停月佩:停驻在月光中的玉佩。 柔香:指梅花的香气。 霞裾:像云霞一样的裙裾。 京华: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抒情,赞美了梅花的坚韧不屈、高洁傲岸的精神风貌。这首词上阕写梅花盛开于京城,下阕写梅花独自盛开于京城。全词语言明快自然,意境清新幽远。 词中开头两句“一瞥冰花散九衢,夜深深转轻车”
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诗人以“江南好”开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风景旧曾谙”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情感深厚。诗人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
诗句释义 1 江南好:这是一句开头的赞叹词,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的深厚情感。江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这里的“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赞赏。 2. 晓起商氏园亭:这句描述了诗人清晨起来,前往商氏园亭游玩的情景。"晓起"指的是清晨起床,"商氏园亭"则是指特定的地点或者园林。 3. 更五点,珠箔卷轻寒: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变化以及天气的感受。"更五点"可能是指到了早上五点钟
江南好,过柯翰周书屋。 披涧户,疏快颇宜人。 家酝满瓶书满架, 山花如绣草如茵。 独坐一园春。 译文: 江南的风景真好啊,我走过了柯翰的周书屋。 走进山谷的门户,心情特别舒畅。 家中酿满了美酒,书架上堆满了书籍, 山上的花朵像绣花一样美丽,草地像绿色的垫子。 独自坐在花园里享受春天的美景。 注释: 1. 江南好:形容江南风光美好。 2. 过柯翰周书屋:经过柯翰的周书屋。 3. 披涧户
江南好,同周青士过沈山子村居。 注释:江南风景好,我与周青士一起拜访沈山子的村落家园。 三春暮,看竹到贫家。 注释:到了暮春时分,我看到了竹叶翠绿的村庄。 高树夕阳连古巷,小桥流水接平沙。 注释:高耸的树木在夕阳下连接着古老的小巷,小桥流水与平坦的沙滩相接。 把酒话桑麻。 注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谈论庄稼和收获
【赏析】 这首诗写春日江南的燕子,以燕喻人。诗的前两句写燕子,后两句写人。前两句用“衔泥”两字点明了燕子的特点。燕子最善于筑巢,而且衔来的泥又特别结实,所以人们说“衔泥燕”。燕子在春天飞回江南的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燕子喜欢到水边去饮水,也喜欢到花间去游玩,因此诗人把“最在美人家”当作第一句来写,意即:燕子最善于选择美丽的人家做它的巢址。 第三句“尽日听弹无限曲”,是写燕子的习性和生活情况
江南好 江南,风景优美的地方。 芳气有无中 芬芳的香气无处不在。 园林好 园林里景色宜人。 小立午亭空 在午亭小憩片刻。 倦蝶东西飞落拓 疲倦的蝴蝶东飞西飞,显得有些落寞。 游蜂来往意惺忪 采蜜的蜜蜂往来穿梭,神情有些迷茫。 芳气有无中 芬芳的香气无处不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园林的美丽景色。首句直接点明了江南的风光,第二句描绘了园林里的景色,第三、四句描述了园中昆虫的活动
诗句原文 风尘恧,懊恼写春词。□□□□东郭记,林惭涧愧北山移。马耳任风吹。 注释解释: - 风尘恧:形容风尘中的心情,感到羞愧。 - 懊恼写春词:由于心情不好,所以写下了春天的诗词。 - 东郭记:指《聊斋志异》中的《东郭案记》,讲述东郭先生救助受伤狐狸的故事。 - 林惭涧愧北山移:山林因自己而显得惭愧,溪涧因自己而感到遗憾,北山因此感到悲伤,自己则像马儿一样任凭风吹。 赏析:
江南好 翻译: 江南,风景优美的地方。朱子容六丈入都癸亥二月,骑鹤吹笙,六郎风格,梅村句子犹新。 注释: - 江南:指中国东南地区,以水乡为特色的美丽地方。 - 朱子容六丈:指的是朱子容这个人,"六丈"可能是对其官职或地位的一种描述。 - 骑鹤吹笙:古代传说中仙人乘坐鹤飞升时吹奏笙乐器,形容超凡脱俗。 - 六郎风格:这里用来形容朱子容的风格独特、与众不同。 - 梅村句子犹新
江南好,其五,时将乞假南回作此寄里中亲旧 乡园梦,昨到驿楼前。 障眼市尘高百尺,关心乡语别经年。 真个说归田。 注释: 江南好,其五,时将乞假南回作此寄里中亲旧 乡园梦,昨到驿楼前。 障眼市尘高百尺,关心乡语别经年。 真个说归田。 赏析: 这是一首写归乡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怀念。 “江南好”是全诗的开头
江南好 其三 乡园梦,昨到舣舟亭。 小港蓄鱼桥半圮,荒庵烧笋户全扃。 僧老厌翻经。 译文 昨夜抵达了停泊的舟亭, 小镇上的小港口里还有鱼儿在游动, 但那座桥已经半塌了, 而那座荒废的小庵的门窗全都被锁上了。 僧人年岁已长,已厌倦翻经的工作。 赏析 此诗为诗人洪亮吉于清嘉庆年间所做。诗中描绘了他回到故乡后所见的景象与感受。首句“乡园梦,昨到舣舟亭”直接点明了主题——回到故乡的梦
江南好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 袁克文《江南好》系列诗之一 江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而袁克文的《江南好 其六 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则是其中的佳作之一。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江南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歌舞地,乍觉此心违 “歌舞地”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乍觉此心违”则表达了与这种氛围的不协调
诗句原文: 宛转流莺窥碧树。不是当年,花底相逢处。轻絮无端飘陌路,游丝可系游人住。 译文: 宛转的流莺正在碧绿的树梢间窥探,不是当年,在花丛中与你相逢的地方。那轻轻飘落的柳絮无端地飘落在了大路上,就像可以系住那些四处游荡的人一样。 关键词解释: - 流莺:古代诗文中常用来代指春鸟,此处指的是莺鸟。 - 碧树:绿色的树木,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 轻絮:轻盈的柳絮,通常指随风飞舞的柳絮
离绪(心中烦闷之情)东风吹,如断弦之琴瑟,凄切哀伤; 道上杨花(飘飞的柳絮),蓦地迎人面,犹如突然而至的故人; 惆怅相逢如未见,眼中却被春撩乱(春天撩拨人的情思); 经年(一年又一年)经时(几年、几十年)愁已惯(习惯了忧愁),旧梦(往昔的梦想)城南,今日天涯遍(漂泊至远方)。 注释: - 离绪:心中的烦闷之情。 - 道上杨花:在道路之上看到飘飞的柳絮。 - 蓦地:突然之间、意外地。 - 惆怅
江南好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 长日醉,嘉酒得忘忧。一咏一觞期共赏,三桥三竺待同游,消尽古今愁。 注释:在漫长的时光里沉醉,享受着美酒带来的快乐忘却一切烦恼。每次吟诗时,我和朋友一起欣赏佳作,想象着与朋友们一起游览三桥三竺的情景,让忧愁烟消云散。 赏析:这是一首以饮酒、游览和友情为主题的词。上片开头即写“长日醉”,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情和豪放的态度;接着用“嘉酒”点出主题,表达了他追求快乐
【注释】 ①江南:泛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②林屋: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③兼讯:同时告诉。 ④桃花: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译文】 江南好,寄情林中屋,同病之人各天涯。 欲在山中分橘实,可从观里问桃花,湖上且为家。 【赏析】 《送王录事之南海》,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对友人即将离闽赴任的感伤之情。全诗以“江南好”起,直抒胸臆,点明送别之意。“天台叟”,“海友”,点明送别的对象
【注释】 寄:寄托、思念 林屋、海上友人:都是隐士的居所。 二分月,今不在扬州:二分月,指秋分时节的月亮。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在此时将经历一次昼夜长短的交替现象。 黄叶翁犹花作巷,停筝客已画为楼:黄叶翁,这里指隐者。“花作巷”指秋天的巷子,被落叶铺满,如同花铺成的小巷;“停筝客”指弹奏琵琶的隐者。“画为楼”,指的是隐者的居所,已被描绘成画。 海上逐闲鸥:隐者隐居于海上,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