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谷
注释:井底之蛙不要过分夸耀它的广阔,沼泽中的马不要因在沼泽边上嘶叫而得意。 赏析:诗人以“井蛙”和“泽马”自喻,说明自己虽然有才,却因为身处狭小的天地,而无法发挥其才能,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告诫世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才能。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注释:乞求给我一副金钟眼药,好使我的双眼重见光明。 赏析:诗人向友人请求一副金钟眼药,希望能恢复视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渴望与友人相见的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中通过对比翰林学士陶渊明和自己的官职,表达了对陶渊明才华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官职有来须与做 - “官职”:指官位、职位。 - “有来须与做”:意味着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去争取。 - 注释: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应该去争取官位。 2. 才能用处不忧无 - “才能”:才能、技能。 - “用处”:发挥作用的地方。 - “不忧无”
石桥 重重翠幛耸云端,玉殿金楼缥缈间。 圣境不容凡俗到,故将飞瀑隔尘寰。 注释: - 石桥:指的是一座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的石桥。 - 翠幛:指绿色的屏障。 - 玉殿金楼:指富丽堂皇的建筑。 - 圣境:神圣的地方。 - 凡俗:凡人世俗之人。 - 飞瀑:瀑布。 - 尘寰:人间,世俗。 译文: 这座石桥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桥上是富丽堂皇的玉殿和金楼,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寄赠梦英大师 是个碑文念得全,聪明灵性自天然。 离吴别楚三千里,入洛游梁二十年。 负艺已闻喧世界,高眠长见卧云烟。 相逢与我情何厚,问佛方知宿有缘。 注释: 1. 有个碑文念得全:意思是说梦英大师能够背诵全部的碑文。 2. 聪明灵性自天然:意思是说梦英大师天生具有聪明和灵性。 3. 离吴别楚三千里:指的是作者离开吴国和楚国的距离,大约是三千里。 4. 入洛游梁二十年
好因缘,恶因缘,奈何天。 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 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是个碑文念得全,聪明灵性自天然。 离吴别楚三千里,入洛游梁二十年。 负艺已闻喧世界,高眠长见卧云烟。 相逢与我情何厚,问佛方知宿有缘
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陶谷是宋代诗人,字秀实,本姓唐,是北宋的大臣。他早年历经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生涯,并曾担任过单州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等职位 。陶谷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他的著作《清异录》是一部包含天文、地理、草木等众多分类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其中收录了大量的隋唐五代及宋初典故和源流演变过程。 以下是对陶谷及其诗歌的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经历:陶谷出生于903年,原名唐
陶谷是宋代诗人,字秀实,本姓唐,是北宋的大臣。他早年历经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生涯,并曾担任过单州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等职位 。陶谷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他的著作《清异录》是一部包含天文、地理、草木等众多分类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其中收录了大量的隋唐五代及宋初典故和源流演变过程。 以下是对陶谷及其诗歌的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经历:陶谷出生于903年,原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