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诗句翻译 - “予三贬而至儋耳又复二年平生习气扫除殆尽海外去国万里士民不知朝廷事免议朝政惟是里巷之间是非曲直偶及之入于耳中有如秽物置之宝器自今客至惟经史禅悦道家养生之说乃所乐闻其馀非已所预者可付之一默并成小诗以述已意云”: “我经历了三次贬谪才到达海南,又过了两年。我平生的习性已经被清除干净,在海外生活已经远离了朝廷,对于政治不再参与。只有道术、佛典和神仙方术等知识是我感兴趣的
戊辰冬与邻士纵步至吴由道书会所课诸生作梅花诗以先字为韵戏成一绝句后三年由道来昌化索前作复次韵三首并前诗赠之 注释: - 戊辰冬:戊辰年,即1758年冬天。 - 邻士纵步:指诗人与邻近的友人一同散步。 - 至吴由道书会所:到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由道的书会所聚会。 - 课诸生作梅花诗:让学生们做关于梅花的诗词。 - 以先字为韵:用“先”字作为押韵的字。 - 戏成一绝句:即兴写成一首诗。 - 后三年
【注释】行潘峒诸村:游览潘峒诸村。岩壑之胜:指岩石和山壑之美。田畴之美:指田地的景色之美。一墟:集市,市场。幽花夹道路萦纡:幽静美丽的野花在小路上缠绕、盘旋。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潘峒诸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烟市云庄自一墟”:烟雾缭绕的市场和云朵缭绕的庄园,构成了一个宁静的市场。 “幽花夹道路萦纡”:幽静美丽的野花在小路上缠绕、盘旋。 “无人与写岩峦胜”
【诗句解释】 第一句:“竹外篱边映柳条,一枝纤软更妖娆。”描绘的是一个春日里的景象。竹外的篱笆旁边,映衬着细长柔软的柳条,显得更加妖艳动人。 第二句:“似知摩诘愁无伴,留向书窗不忍凋。”这句诗中的“摩诘”指的是唐代著名画家王维(字摩诘),这里用来形容柳条仿佛知道诗人的孤独和愁绪,不愿意离去,留在书窗旁陪伴着他。 第三句:“留向书窗不忍凋。”进一步强调了柳条留在书窗旁不愿凋谢的态度
【注释】 宋奕:字子真,号琼般。 “市无鱼肉爨无烟”二句:意思是市场上没有肉鱼,炊具中没有烟气。 “晨起斋厨每索然”:早晨起床后,斋堂里总显得有些萧条冷落。 “欲识先生真乐地”:想要认识一下先生真正的快乐之地。 “饭蔬饮水曲肱眠”:吃饭吃素,喝水喝粥,把臂当枕,睡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与友人相聚时,见朱推生活简朴、清苦,而自己却享受着丰盛的宴席,感到惭愧和不快,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注释】 1. 感松:即《题张氏孤松》诗,作者以孤松自况。“感”是“以……为感”的意思。 2. 瑟瑟:形容风声。 3. 冉冉香:指松树的香气。 4. 凉:凉爽。 5. 从今:从现在起。 6. 遣:送。 7. 斫(zhuó):砍伐。 8. 浓阴:浓密的树荫。 9. 庇:遮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五年(800)在浔阳江头所作的,写自己被贬到九江时的感受,抒发了内心的感慨。首句“瑟瑟声微”
【注释】 感松:感怀松树的坚韧。 参天:高大挺拔,直插云霄。 忍把斧斤频剪伐:不忍心经常用斧头将松树砍削。 鳞甲化非烟:指经过长时间的风雨雷电的洗礼,松树的鳞片和铠甲都化作了灰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树的壮丽图画,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之情。首句“根盘厚地干参天”,描绘了松树根部深厚,树干高大挺拔,直插云霄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不屈。次句“护养龙髯几百年”
昌化肉不常得予蔬食,已惯每闻有猪则召一二友生同饭月不过二三四月二日闻有猪亟令召三职事。 注释:昌化肉不常得,指我常常吃不到昌化肉,因为我经常吃蔬菜。已经习惯,每次听到有猪的消息就会召集一二朋友一起来吃饭,一个月不超过两次。四月二日,得知有猪,就急忙召集三职事。 颜乐箪瓢孔饭蔬,先生休叹食无鱼。 注释:颜乐的箪瓢孔饭、蔬,先生不要叹息没有鱼吃。 小兵知我须招客,市上今晨报有猪。 注释
【注释】:戊辰,宋神宗熙宁五年;吴由道书会,即“吴郡书事之会”,是宋代文人集会的地方。 【赏析】:诗人在诗中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与群花争艳、独自守节的高洁品格。 译文:清影扶疏晚更妍,每教移植小池边。一枝独守凌寒操,肯与群花较后先。 赏析:首句写梅的风韵,清影扶疏,晚来尤妍,这是对梅花的描绘,突出了它的高洁、坚韧。次句说,梅花常被移植到小池边上,这既反映了梅花耐寒的特点
【注释】 桄榔林:桄榔树。桄榔树的果实叫槟榔。家:居住的地方。使华:使者。那曾:哪里。莫说:不要说。蛮村: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黎洞:即“俚洞”,泛指少数民族聚居的洞穴村落。郡人:这里泛指一般官吏。咨嗟:嗟叹,表示惋惜和不满。 【赏析】 《黎人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一首为五言古诗,第二首为七言律诗。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