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赵丞相过藤州相从累日因言在朝与诸史官会话论修史事恐它时不免南行坐有一士云若有此某当从行今日到此音问也不通退作小诗 平时尽道相随去,度岭何曾见一人。 赖是随身有孤影,灯前月下却相亲。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平时尽道相随去”:通常被告知一起行动。 2. “度岭何曾见一人”:越过山脉,从未见到一个人。 3. “赖是随身有孤影”:幸运的是他身边有个影子。 4. “灯前月下却相亲”
【注释】 渡海:渡过大海。从今:从此以后。问天:问天道,即问命运。鲁叟:指孔子,鲁国的贤人。乘桴(fú):用木筏渡河。兴:起,开始。商岩,指商朝末年的宋国国君宋公,因避兵乱隐居于岩山。巨川:广大的河流。济:渡。 【赏析】 第一首: 从此不必再问天,南来跨海不是徒然。 鲁叟乘桴已兴起,不如宋公济大河。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他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同时
注释: 朱致祥教谕:指唐代的朱敬则,曾任江阴令。他喜欢下棋饮酒,有“酒圣”之称。这里借称他的为人。 教谕:官名。宋置县学教授,明清时设提学道或提学使,兼管学校,皆为教谕之职。后泛指地方官署中掌管教化的官吏。 奕(yì):古代一种用黑白子对弈的棋类游戏。 与仆略相上下:和仆人差不多。 旬(shěn)日:十天。旬,一周十天。 二诗招之:写了两首诗来邀请你。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
潮回齐唱发船歌,杳渺风帆去若梭。 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 注释:潮水涌动时,渔民们一同唱歌,为船只的启航送行。他们的船帆在海面上像穿梭般地快速移动。但是,我心中却还没有豪情壮志,因此我又来到大海,观看那翻腾的巨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海边送别朋友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大海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瘴云消尽日衔山”描绘了瘴云消散后,阳光明媚的景象。瘴云是南方湿热地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它会给人们带来不适的感觉。但在这里,瘴云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诗人用“瘴云销尽”来形容这种变化,突出了环境的美好。接着,“日衔山”则描述了太阳高悬在天空中,仿佛要触及山峰的景象
【注释】 玻璃碗:指诗人的诗。楚些:《楚辞》中的一种诗歌,这里指诗人的诗。兴来不假玻璃碗:意谓诗兴来了,就不需要借助玻璃杯来饮酒,自有随身的老瓦盆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题李商隐小象图》里写道:“独醒难招楚些魂,时从蜑叟醉蛮村。”这两句话写得很形象。“独醒”即独自清醒,“难招”即不易招来,“楚些”是楚辞的意思,指李商隐的诗。“时从”,时而,“蜑(dàn)叟”,指水边渔民或渔夫
【注释】 九月二十八日枕上:九月二十八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前夕,也就是中秋节,人们有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的习俗。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之夜写的。 年来心气苦怔忪:近年来,我的心情一直很不稳定。惊悸,指心跳加速、心慌意乱等现象。怔忪,形容因惊恐不安而神志不清。 永夜长忧百虑攻:整夜辗转难眠,忧愁烦乱不已。永夜,指整晚,即整个夜晚。百虑,许多忧虑;攻,这里作动词,指“攻扰”或“扰乱”。
注释: 终日沉溺于思考,欣喜若狂,仿佛欲被迷乱。一局棋的胜负尚未分出高低。秋天九月,我站在江头,却看不到门前瘦马嘶鸣。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作者沉浸在思考中,对棋局胜败的渴望以及沉迷于此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第二首诗则表达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站在江头的孤寂之感,以及对门前瘦马嘶鸣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
注释: 1 衰年那复惜流芳:在衰老的年纪,哪里还去珍惜春天的美好。 2. 自爱春深昼景长:自己却喜欢春天的景色和阳光。 3. 老眼不愁花落尽:尽管年岁已高,但眼中的老花不妨碍看花。 4. 移尊来傍绿阴凉:把酒壶移到绿荫下,享受凉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之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与欣赏。诗中的“衰年”和“老眼”两个关键词,突出了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但这并没有使他对自然之美失去热爱。相反
【注释】 李成:北宋画家。吴越山水图:指李成的《溪山行旅图》。李子:即李之仪,字端叔。家观:在自家书房观看。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自家书房观李成所画《吴越山水图》后作。首句“朝来陡觉瘴尘空”,意谓一觉醒来,顿生凉意,觉得瘴气全消。瘴气是南方炎热地区的特有气候现象,用它来比喻诗人因远离繁华之地而感到的凉爽,既形象生动又新颖独特。次句写远浦平林,杳霭中隐约可见江水。“异境”两句,说移步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