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注释】: 渡胡源口二绝 其二:梨枣(jīzǎo)迎霜压树黄,盖茅新屋(wéimào)渐成行。人情喜见兵戈息,路上时闻酒瓮香。 【赏析】: “梨枣”,指梨树和枣树。“梨枣迎霜”即指秋末初冬时节,梨、枣树叶子已落尽,只留下枝干。“压树黄”形容树叶落尽,树枝裸露出来,犹如被黄色的霜覆盖着。“盖茅新屋”指搭建了新的房屋。“渐成行”形容房屋逐渐建起来,形成了一条道路。
【注释】: 民因吏扰愈荒疲,不得田园破一犁。——百姓因为官吏的骚扰,越来越荒废,连耕种的土地也失去了。 此邑端须知令尹,春来处处麦连畦。——这个小县城一定要记住那个能治理好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县官。春天来临,到处都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 赏析: 这首诗是呈献给周务本的三绝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县官治理下的小县城的赞美之情。首句“民因吏扰愈荒疲”,诗人感叹百姓因为官吏的骚扰而更加荒废
【注释】: 春到村居好,清明欲禁烟。乱红桃下雨,轻白柳飞绵。 春天来到村庄好,清明时节想禁烟火。桃花落满雨中地,杨柳飘飞着细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观察春天里村里的美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春到村居好”,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接下来两句“清明欲禁烟”和“乱红桃下雨”,分别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清明节是传统的祭扫活动时间,但诗人却觉得在这个季节里
暂出箯舆上小航,眼明重喜见江乡。 眼明:目光明亮,指视力好。重喜:再次高兴。江乡:指家乡。 梦魂孤寄浪头宿,一夜随潮入富阳。 梦里的我独自漂泊在海上,一夜之间就随潮流到了富阳。 注释:箯(zōu)——盛物用的圆筐。 赏析: “箯舆”是古人用竹篾编成的一种车,可以载物或载人。“舟中之乐”,本指乘船的乐趣。这里借指渡口。诗人乘坐渡船从故乡出发,心情愉快。 首句“暂出箯舆”写诗人暂时离开自己的座驾
五花素色逼窗檐,纸帐重将布被添。 天为韶阳太妖冶,故令剪水作清严。 注释: 1. 五花素色逼窗檐:形容雪的颜色五彩斑斓,非常美丽,仿佛是窗户上的花边一般鲜艳。 2. 纸帐重将布被添:原本是用纸做的帐篷,现在却加上了一层布被,以适应寒冷的天气。 3. 天为韶阳太妖冶:这里的“韶阳”指的是温暖的春天,用“太妖冶”来形容春天的景色过于绚烂,以至于有些过分。 4. 故令剪水作清严:因此
【注释】 1.梅花:又称“春梅”,是冬末早春开花的树。 2.横出:横斜着伸出去,形容花枝斜出的样子。 3.凡木:平常树木。 4.迥不同:迥然有别,指与周围树木截然不同; 5.临风吐香粉:意思是在风前飘洒香气,比喻梅花在风前开放。 6.轻红:淡红色。 7.试轻红:尝试着露出一点红来。 8.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寒梅傲雪、凌霜斗雪的画面,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顽强生存的高尚精神
【注释】 度金沙岭:经过金鸡山的沙石路。 两行古木影交加:指两列高大的古树,枝叶交错在一起。 最好岭前鸥鹭起:最好看的景色是岭前飞鸟和白鹭在起飞。 竹林深处两三家:竹林里深处有几户人家。 【赏析】 此诗为游金山寺时所作,描写了金鸡山麓一带的自然风光。首句写山势陡峭,林木参天。次句写登临所见的江水与山色相映之景。第三句以“最好”两字突出了诗人眼中最美的景色,即岭前的飞鸟和白鹭起飞时的壮观景象
注释:东风轻轻吹来,不急不缓,缓缓地与周围的花朵一同绽放。岸边的老杨树依偎在岸边,它的嫩叶也向着枝头展开,呈现出鲜嫩的黄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自然景观的美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风、花朵、老杨树和嫩叶等元素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花、杨树、嫩叶等元素赋予了生动的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之中
【注释】 不辞(wú cí):不介意,不推辞。芳酒满:指酒杯里的酒已斟满了。怕渡野塘寒:怕在野外的塘里饮酒,因为寒冷。淡月侵灯暗:淡淡的月光透过灯光照进屋里。新春逗腊残:新正刚刚过完,腊月又快结束了。阑珊:意气消沉,意志不振,这里作“懒散”讲。聚散皆如梦,相陪且尽欢:聚会相聚像一场梦,在一起时尽情欢乐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正月十四日和友人聚会时的即兴之作
注释: 1. 积暖浮阳过,轻寒宿沴消。 - “积暖”指的是冬去春来时气温回暖的情况;“浮阳”是指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轻寒”和“宿沴”则描述了春天的气候变化。 2. 廉纤飞雨线,清润入花条。 - “廉纤”是形容小雨细而密的样子;“飞雨线”则是说雨水如同细线一般飘落;“清润”则描述了雨水给花草带来的滋润。 3. 节物病身老,家山归梦摇。 - “节物”指的是节日或节气等时节